“2019年6月出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为何在2019年5月该公司就已经开始学习?”在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某四川企业,督察工作人员发现了其提供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至四川省现场检查期间,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发现企业提供的汇报材

首页> 环境监察> 报道> 正文

中国建材下属企业伪造材料 督察组“火眼金睛”如何识破造假?

2020-09-21 09:3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童克难

“2019年6月出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为何在2019年5月该公司就已经开始学习?”在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某四川企业,督察工作人员发现了其提供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至四川省现场检查期间,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发现企业提供的汇报材料多处造假,生产和治污环节涉嫌违法。

仔细对照时间节点:企业多处造假“现出原形”

“公司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9期环保培训,学习了应该怎样做好环境保护,培训主要人员为公司班子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该企业在与督察组交流时表示。

次数并不算少的学习培训,督察组却在提供的材料里发现了问题,这就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工作规定》,对于做督察工作的人来说,记得是非常清楚的。时间对不上,提供的材料可能存在造假问题。”督察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首先进行了判断。

现场检查,也从辨别材料的真伪开始。

“13次召开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的纪要,签字一模一样。”

“2月的会议纪要最后的落款时间是1月。”

“电脑中原始材料的最终修改日期是2020年7月到9月之间。”

现场检查过程中,督察组工作人员不时交流着发现的新线索。

在大量事实逐渐清楚的情况下,企业终于承认:2019年-2020年公司只组织了一次关于环保方面的学习。

学习材料造假,其他材料是否也有问题?

“要仔核对并检查企业的危废处置情况,废矿物油的去向一定要弄清楚。”在了解了其生产工艺和污染排放的情况之后,督察组负责人要求马上成立临时调查小组,并调集负责其他区域的督察人员赶赴企业。

这一次,督察组又找准了方向。

“之前对《危废管理办法》学习不够,2017、2018年危废延迟到了2019年清运。”在交流中,企业负责人这样解释。

“危废的台账字迹还能用手擦拭,显然时间还不太久。”“2018年到2019年与你公司签订危废处置协议的单位已经注销,是怎么回事?”通过督察组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核实信息以及现场检查,企业不得不再次承认,其2018、2019年危废管理台账为2020年8月底补填,提供给督察组2018年至2019年危废处置协议为虚假协议。

据企业介绍,2017年以前,企业每年产生危险废物废矿物油约0.3吨,部分用于润滑回用,部分以150元/200kg价格出售给了无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个体户。

1.jpg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前后说法不符,涉嫌违规取水

“企业有没有补充水?补充用水从哪里来?有没有获得取水许可?”交流汇报会的最后,督察人员再次向企业发问。

在此之前,企业负责人介绍情况时表示,其生产用水经循环水池循环后重复利用,废水不外排。

最后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实际上是另有深意。“如果企业生产用水成本较低,其循环用水的驱动就不大,就可能存在废水外排的现象。”督察人员解释说。

先从用水情况查起。

按照企业提供的材料,该公司2008年投产后与某河道管理机构(企业取水井距该河约200米)签订用水合同,2016年以前取水和弃水费为1.2万元/年,2016年之后调整为1.4万元/年。

虽然签订了相关合同,但企业也承认其2020年前没有安装水表,2020年7月起开始办理取水许可等相关手续。

到底有没有污水外排?督察组开始就企业生产和排放情况进行检查。

“过来看一下这个外排口。”在厂区一侧,督察组的一名工作人员招呼同事进行拍照取证。

在现场督察组发现,这个名称为“污水排放口”的排口,其标志牌写明的污染物为“污水”。排口中,一直有不明废水向厂区外的河道内排放。

“咱们一起把井盖打开,找一根长竹竿来。”距离外排口不远的溢流井,再次引起了督察组工作人员的注意。

“有40公分深的淤泥,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是怎么回事?还有没有别的溢流井?”一边打开井盖,将长竹竿伸向井底,用手搓拭粘在竿头的泥浆,督察组的工作人员一边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企业的带领下,督察组工作人员又现场检查了其他两处溢流井,均发现了相似的情况。

“督察组来我公司检查时,我公司介绍废水不外排的情况不属实。”企业最终承认,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沉降沉淀循环池没有及时清理,沉淀池容量不足,造成了部分废水直接外排总排口。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在2017年对沉淀池进行改造,2019年对生产车间循环水路进行改造,目前循环水池无废水外排,但在清理磨具和冲刷车间场地时造成的磨浆水通过总排口外排。

2.jpg

再次现场核实检查:一脚下去全是灰,治理设施“形同虚设”

“明天再派两名同志,去企业现场核实检查相关情况。” 在企业现场工作7个小时之后,督察组决定暂回驻地,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梳理,并临时调整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从生产工艺来看,该企业在破碎、筛分、浇筑等工艺环节都可能有废气排放。除了废水和危废,废气有没有问题?第二天的现场检查,废气治理成为督察组关注的重点。

“一脚下去全是灰尘。”是督察组在企业生产车间检查时最深的感受。

每一个工艺都自仔细询问,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检查,在回收及废砂回收破碎车间,督察组首先发现了问题。

“粉尘产生点设置半密闭罩收集后再经袋式除尘器除尘后由排气筒排放,但是排气口明显不符合要求。”在现场,督察人员发现其排气筒根本没有伸出厂房之外,高度与除尘器的高度基本持平。

“对照企业2019年12月编制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其要求是排气筒的高度是15米,但这个排气筒只有5米左右。”督察人员表示。

之后,督察组又现场检查了企业其他生产车间和治理设置,发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的收尘设施可以用“形同虚设”来形容,那检测数据结果又怎样呢?

现场检查之后,督察组又调阅了企业的检测报告。资料显示,企业共有8个废气排放口,但只对2个电炉废气排口进行委托检测。

“我们了解到,企业废气、废水等所有污染治理设施均无专业人员运维,这也是设备效果差的一个原因。”督察组人员表示,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督察组将交予地方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3.jpg


原标题:中国建材下属企业伪造材料 督察组“火眼金睛”如何识破造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