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是我国三大烤烟发源地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烟叶品质好,是各大名烟原材料重要基地。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全省12个地市种植面积的1/7,烟叶种植是群众增收、财政增税、富民强县的农业特色产业。但是烟叶烘烤大量使用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如何破解传统优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襄城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出一条烟叶烤房煤改电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度调研深化认知,科学决策找出路
河南省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国10%左右,达66.1万亩,配套燃煤密集烤烟房4.8万余座,在用3.7万余座。数据统计,全省每年烤烟用煤在30万吨以上。烟农为了降低成本,大多会选择价位低的劣质煤。烤烟产生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严重,是影响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都是用煤烘烤烟叶,今年我们镇就有1万亩以上的烟田,将近700座烤烟房,不用煤用啥?”王洛镇王洛谢村烟农谢朝清无奈地说。
为破解农业领域生产用煤难题,河南省从用煤量大、分布散、污染重的燃煤烟叶烤房着手。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亲自协调推动,省长尹弘多次作出批示,副省长黄强统筹部署、实地调研,省政府两次召开专项协调会研究推动。省生态环境厅与有关部门多次到12个种植烟叶地市实地调研烟叶燃煤烤房的使用情况,提出了烟叶燃煤烤房电代煤清洁化改造的破解之策。
2020年4月,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印发《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对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进行全面部署。提出2020年完成改造40%并新建电能烤房1000座,2021年完成40%,2022年完成剩余20%改造任务。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个试点,迅速部署实施。
三年任务一年干,“襄城样板”效果好
襄城县副县长乔晓光介绍,“在省市生态环境、农业、财政、烟草、电力等部门倾力支持下,襄城县投资2.5亿元,对3529座符合条件的燃煤烤烟房进行改造,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力争打造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样板。”
为探索技术一流、效果突出、可操作性强的电代煤改造办法,襄城县邀请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烟草、电力等有关专家研究确定了烟叶烤房电代煤和建设技术标准,省烟草公司在襄城县建设了电烤房实验平台。
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介绍,许昌市与襄城县两级建立电代煤工作联席会议,主动跟踪问效,建立定期调度、现场办公、质量核查、实地督导等工作机制。省、市、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烟草、电力、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科学组织、交叉施工,两个多月时间,第一批1075座新建和改造任务完成,并交付群众使用。
“我们有信心一年时间完成全县3529座燃煤烤房改造任务,使襄城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宁伯伟说。
算清“四本账”,百姓更“买账”
新型电能烤房节能减排、减工降本、控制精准、便于操作、用途多样的优势明显,彻底破解了传统燃煤烤房用工多、能耗大、污染重、环境差的难题。
“不敢想象,用电比用煤还省钱,改得真划算,还不污染环境了。”汾陈村某种烟大户激动地说。用工成本节省80%,能耗成本降低30%,烤烟损失减少10%以上,这样的实惠农民肯买账。
烟农赵松峰介绍,传统的烤烟房一个人最多负责2间至3间烤烟房,现在一个人可以管理20间至30间烤烟房,效率高又省钱。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化控温,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完全实现了智能化。
据介绍,传统烟烤房加工一炕烟需要1吨煤左右,费用需要900元,用电加工一炕烟只需要1000度电,花费500多元,节省近400元。在生态效益上,电烤房只需要消耗少量的电能,同燃煤、油、燃气烘干机相比,可节省60%左右的运行费用。仅襄城县3529座烤烟房每个烤烟季可以减少散煤使用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5万吨,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500吨。
“我们必须要算清政治账、民心账、生态账、经济账这4本账。”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说。烟草行业煤改电后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收入也更高了,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原标题:治理烤烟污染 助力提质增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