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这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如何统筹推进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为了补齐补好生态环境短板,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发布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并重,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系列制度政策出台实施,现代环境治理水平快速提升。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4%;在减排方面,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4.4%、3.5%、3.2%、3.3%。“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7项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得到国际认可
国际机构开展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趋势评估表明,中国改善趋势显著。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与贝塔斯曼基金会联合发布《2019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转变及其指数和指示板全球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得分为73.2分,在162个参评国家中排名第39位,比2018年上升了15个名次(2018年共156个国家参评,中国居第54位,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得分70.1分),比2017年上升了32个名次(2017年共157个国家参评,中国居第71位,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得分67.1分)。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大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对分享中国成功经验的兴趣日益浓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指出,中国政府近几年把自身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新发展思路与世界分享,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丝·姆苏亚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印象深刻,也对中国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成绩表示赞赏。德国能源观察集团主席汉斯表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水体更加清洁,大规模的绿化和植树造林工程让越来越多荒漠变成绿洲,中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汽车等环保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工业生产水平已居全球领先地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莉指出,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全球领军者,这些技术对于加强中国能源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利福德·柯布称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新路。他认为,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中国在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样板。
通过深化改革与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立科学的绿色GDP核算评价体系,发挥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绿色GDP核算可以更好地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绿色GDP的核算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长期生态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等从GDP中扣除,用以表示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绿色GDP弥补了原有GDP核算模式忽视资源与环境损耗的不足,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更为全面的核算与评价,利于我们正确地衡量和客观地评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坚决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严格坚守底线,才能心中有戒,方能行有所止。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因此,必须树牢生态保护的底线,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也不能因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出政绩、见成效,就盲目上项目,为散乱污企业大开绿灯。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建立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只有建立完善绿色发展政策制度,政策执行才有连续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才有稳定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才有根本保障。要加强生态环境统一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取向,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碳交易及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生态补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落实民营中小企业政策和减税降费措施,打造法治化、透明化、多元化的市场环境,破除阻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政策的作用。建立现代化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动员能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机制。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应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质量的殷切期待。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生态余额。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环境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原标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获国际认可 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