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东兴路明显热闹起来,刚刚通过环评的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松江工厂开始改扩建,将新增、改造4条薯片生产线,今年年底有望投产。
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优质项目一度因为所在园区废水排放指标“余额”不足而停滞。上海生态环境部门历时一年,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终于让项目瓜熟蒂落。
发展快,排废“余额”跟不上
“如果废水排放指标无法审批通过,项目就可能夭折,这可是公司在上海酝酿多年的大动作。”去年年初申请未获通过的那一刻,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松江扩建项目经理杨瑾辉至今记忆犹新。
没通过的原因是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的废水总量指标“余额”不足。百事方面申请时提出松江工厂改扩建后,自2021年起,每年需排放生产性废水20万吨,而开发区的“余额”不足9万吨/年。对企业而言,控制污染排放量是必须履行的环保责任,但他们不太会关注所在区域的污染排放总量,这个总量是有“天花板”的。
一些发展势头旺盛的区域,在引进大量优质项目的同时,污染排放量“余额”很快所剩无几。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项目做好规划甚至直到动工前申请审批时才发现这道坎。
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园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入驻,去年共有37家企业申请废水排放量共31.48万吨;今年已有10家企业申请废水排放量共3.68万吨,“余额”已见底。
监管送上模板,和流水线抢水
项目“箭在弦上”,怎么办?松江区生态环境局走访调研企业,多次召开会议,开出疏堵结合的“药方”。
先是“堵”,组织专家团队给项目“问诊”,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挖潜,进一步降低生产性废水排放量。“其实申报排放量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减排工作,从30多万吨/年减到20万吨/年。”杨瑾辉坦言,起初觉得进一步减排空间十分有限,但环保部门送来他们调研总结的相关企业减排模板后,顿觉豁然开朗。
一场和薯片生产流水线抢水的持久战开始了。首先是节约漂洗用水,减少废水排放。工厂反复试验后,选用一款节水型喷嘴。一个喷嘴平均一分钟能节省15升清水。由于该喷嘴喷洒半径较大,流水线还加大喷嘴的间距,使喷嘴数量减少,耗水总量随之减少。其次是从废水中挖潜。工厂从国外引进淀粉回收机,漂洗土豆产生的高淀粉含量废水通过离心机“甩”走淀粉,剩下的食品级用水重复用来漂洗土豆,这项改动一年能减排12万吨废水。土豆本身含有近八成的水分,油炸时成为水蒸气逸出。设置收集及净化装置后,这些水蒸气成为洁净的冷凝水,被回用到去除油烟的工艺上,此举一年又能省下5万吨废水排放量。
即使是处理达标后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废水,也没有逃过环保人员的视线。经过净化膜技术处理,每年有2万吨左右的中水成为厂区浇灌或冲洗用水,又或者通过冷却塔蒸发,达标排入空气。
首创协调机制,区域合作共赢
竭尽所能,百事方面将废水排放量控制到14.8万/吨,可开发区的“余额”还是无法满足排放需求。
松江区生态环境部门使出第二招——“疏”。松江区在全市首创生产性废水排放总量指标协调机制,松江区各街镇、经济开发区从现有废水排放总量指标中各提取20%,“汇”入区级指标池。区经委、区发改委认定的G60科创走廊重大项目,其需要的废水排放总量指标经区生态环境部门审核后,可从区级指标池中划拨。
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不冲突。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金正斌表示,如果各个区域只着眼自身利益,就可能错失许多优质项目,必须打破惯性思维,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谋突破,统筹协调相关指标,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不足的“余额”可以“充值”,好消息让百事方面如释重负,提出新的环评申请后,4月底就通过了审核。“许多设备计划今年7月进场安装调试,快速审批足足给我们省出两个月准备期。”杨瑾辉说,能拿到排放总量指标已是惊喜,没想到还遇上环评审批改革,让企业先通过审批经营起来,为抢占市场先机节约宝贵时间。
原标题:松江在全市首创生产性废水排放总量指标统筹协调机制,建区级指标池排废“余额”不足可充值,优质项目落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