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工业领域建设规模的扩大化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愈来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之下,有关环境监测的工作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而能否对监测全过程予以有效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测结果的科学性,进而影响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本文试论环境监测全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开展策略
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环境的质量情况以及污染源的监测管理是环境部门最主要的工作,它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还为整个城市创造绿化建设也带来滞后的现象。在现阶段的监测工作中,国家不断的推动考察部门对环境部门进行质量考核,可是在监测工作中却发现一些问题,导致了工作制定和环节出现失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就要不断强化监督部门的完善,需要大家共同来监督问题的根源,为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
1环境监测全过程中质量管理概述
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因其覆盖范围广,得到了各个领域不同主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如何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往往离不开一套科学、长效、合理的环境监测机制。但是纵观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全过程,无不彰显着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开展价值,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监测所得信息数据的科学性,同时也为有关人员的数据分析、应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冗杂,流程也较为繁复,如果不能辅以有效的质量管理,那么将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遗漏,大大制约着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生态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实现,难以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现存问题探析
2.1质量管理制度的缺失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良好的质量管理机制,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建设机制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再加上部分工序人员引进力度不足,从而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
2.2监测水平较低
监测基准是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所在,如果缺乏一套统一、科学的监测基准,那么实际工作的开展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现阶段,受制于我国该领域的科研水平、人才配备、管理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等要素,监测机制的运行状况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开展需求。许多项目都存在着检测设备老旧、监测工序不合要求、应急预案缺失、分析技术落后、档案管理混乱等问题,实际工作的开展价值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监测工作的开展也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与创新,否则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开展价值。
2.3监测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环境管理对监测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大,而环境监测站人员、能力有限,往往疲于应付,满足于报出数据,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的开展不充分,导致监管缺失,部分基础的质量记录不能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关要求。
3改进策略探究
3.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
针对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部门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环境监测机制内部能力建设。
摒弃以往落后的工作观念,根据相关国家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建立环境监测工作标准,并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大相关环境监测规范的执行管理,结合定期巡查及不定期抽查两种管理制度,促使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为了促使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用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可逐步加强业务经费建设,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引入更加先进的监测项目管理方法及标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往日常监测工作与管理体系脱节的管理模式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将日常监测工作纳入整体质量管理机制中,根据实际情况系统化制定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保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促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充分的发挥。
3.2强化现场监督质量管理
纵观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全过程,现场监测工作凸显出内容繁杂,难度较大的特点,所以对其的质量管理也是实际管理中的重难点所在,稍有不慎就会对监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确保现场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从而有效规避因人为要素而造成的监测缺陷和漏洞。这就需要各监测单位把好不同岗位的“用人关”,明确不同岗位的用人门槛以及工作标准,坚决落实持证上岗的具体要求,从源头处保障现场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应当对现场监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予以专门化管理,例如监测点位的划定、采样频率的设置以及时间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强化管理,最大程度上规避因管理不当而对样品、仪器、数据等要素造成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监测单位还需要加大对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不仅具备完备的监测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掌握流体动力学、气象学等领域的内容,为其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3.3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全过程监测质量。现场采样可配备执法记录仪,保留采样全过程影像资料,采样结束后对样品进行封存。样品交接室、实验室安装摄像头,对样品交接及分析全过程进行监控,保存影像资料以便追溯。建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提高监测信息流转、处理、综合分析的效能,详细记录每个节点的流转时间,仪器分析项目直接导入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跟踪排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4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果。监测部门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尽快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较强的环境监测队伍。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环境监测专业技术水平。第一,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促使环境监测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切实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其全身心投入环境监测中,认真做好各环节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第二,加大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不断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人员奖惩体系,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第三,遵循人性化理念,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事业归属感与忠诚度,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环境监测工作,夯实环境监测队伍,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持续提升。
结语
现阶段,环境问题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深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力度,从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现场监督质量管理以及重视监测数据审核工作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助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推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