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方案》,加强江苏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

首页> 大气治理> VOCs> VOCs监测> 政策> 正文

江苏:《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9-12-19 08:48 来源: 北极星VOCs在线

日前,江苏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方案》,加强江苏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监管,提高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在线监测管理水平,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州工业园环境执法大队、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于**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年**月**日实施。

固定污染源 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固定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有关废气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要求、安装要求、现场调试、现场验收、联网验收、日常运行管理和质量保证、数据审核和处理以及数据记录和报表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涉VOCs排放行业废气排放口安装的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量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16157 固定汚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

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1012 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1013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DB11/T1367 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DB31/1059 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2146 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为表征挥发性有机物(VOCs)总体排放情况,本标准以非甲烷总烃(以NMHC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3.2

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

在HJ38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除甲烷外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非另有说明,结果以碳计。

3.3

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在线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所需的全部设备。

3.4

有效数据valid data

符合本技术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在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条件下,设备正常运行所测得的数据。

3.5

有效小时均值valid hourly average

连续排放或间歇排放超过1h的,在1h内不少于75%有效数据的平均值;间歇排放小于1h,在间歇排放时间内不少于75%有效数据的平均值。

3.6

有效日均值valid daily average

1个自然日内不少于排放设施运行时间(按小时计)的75%有效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3.7

参比方法reference method

用于与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测量结果相比较的监测方法。

3.8

分析周期 analysis cycle time

系统连续运行时给出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

3.9

零点漂移 zero drift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零点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零点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本标准分为仪表零点漂移及全系统零点漂移。

3.10

量程漂移 span drift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量程校准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本标准分为仪表量程漂移及全系统量程漂移。

3.11

相对准确度 relative accuracy

采用参比方法与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废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取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与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4 组成和功能要求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由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单元(预处理单元、氢气发生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仪等)、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系统应当实现测量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或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浓度以及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湿度等)的分析显示,同时计算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显示和记录各种数据和参数,形成相关图表,并通过数据、图文等方式传输至管理部门等功能。输出参数计算参见附录A的要求。

对于含氧量参与污染物折算浓度计算的,还应实现同时测量含氧量的要求。

注: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本标准仅对苯系物进行规定。

5 技术性能要求

5.1 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5.2.1 分析周期

≤3分钟(非甲烷总烃),≤6分钟(苯系物)。

5.2.2 分析仪器线性误差

不超过±3%满量程。

5.2.3 零点漂移

24h仪表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3%;24h全系统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5%。

5.2.4 量程漂移:

24h仪表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3%;24h全系统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5%。

5.2.5 准确度:

非甲烷总烃浓度参比方法测定平均值:

——<50 mg/m3时,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 mg/m3;

——≥50 mg/m3~<500 mg/m3时,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40%;

——≥500 mg/m3时,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度≤35%

苯系物浓度参比方法测定平均值:

——<20mg/m3时,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8mg/m3;;

——≥20mg/m3~<50mg/m3时,与参比方法结果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不超过±30%;

—— ≥50mg/m3时,与参比方法结果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不超过±20%。

注: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乙苯以及苯乙烯。

5.2 废气参数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废气参数(氧气、流速、烟温、湿度)主要技术指标满足HJ 75中相关要求。

6 监测站房要求

6.1 应为在线系统提供独立站房,监测站房与采样点之间距离应尽可能近,原则上不超过70m。

6.2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2000kg/m2。若站房内仅放置单台机柜,面积应≥3.0m×3.0m。若同一站房放置多套分析仪表的,每增加一台机柜,站房面积应至少增加4m2。确保便于开展运维操作。站房空间高度应≥2.8m,站房建在标高≥0m处。

6.3 监测站房内应安装空调和采暖设备,室内温度在15℃~30℃,相对湿度≤60%,空调具有来电自动重启功能。空调安装避免正对设备吹扫。宜安装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设施。各通风口应安装防虫网。

6.4 监测站房内配电功率能够满足仪表实际要求,配电功率应不少于8KW,预留5个以上三孔插座,1个稳压电源,UPS电源一个。公用电源和设备电源回路应分开。线缆布置合理,走线清晰,并有标识标号。

6.5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气体,且在有效期内。标准气体应当包含零气和在线系统测量的各种气体的量程标气,以满足日常零点、量程校准、校验的需要。低浓度标准气体可由高浓度标准气体通过经校准合格的等比例稀释设备获得(精密度≤1%),也可单独配备。工作气源纯度应满足分析仪器使用要求,氢气纯度至少达到99.99%。

6.6 标识标牌:站房、仪器设备、辅助设施应有明显的标识、标牌。

6.7 日常管理: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和台账资料,制度上墙,现场放置设备操作指导书、使用维护规程以及运维台帐、运维人员等信息。

6.8 监测站房应具备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通讯条件。

6.9 防雷系统:除符合GB5005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仪器设备工作电源应接地,接地电缆采用大于4 mm2的独芯护套电缆,接地电阻<4Ω,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

——平台、站房、交流电源设备、机柜、仪表和设备金属外壳、管缆屏蔽层和套管的防雷接地,可利用厂内区域保护接地网,采用多点接地方式。或在站房附近重做接地装置;

——电源线和信号线设防雷装置;

——接地线和零线不得共用,主机柜外壳和可导电的金属外壳要可靠接地;

——电源线、信号线与避雷线的平行净距离≥1m,避免交叉;

6.10 防爆区安装,须具有防爆安全性并通过防爆安全检验认证,根据厂区防爆要求设置规范化、专业化的防爆监测子站,符合GB50093、GB50168规定及GB3836爆炸性环境设备的通用要求,或已向安监部门备案。

7 安装位置要求

7.1 安装位置和现场配套环境条件应符合HJ 75 标准规定要求。

7.2 原则上要求一个排气筒安装一套系统。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或管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应尽可能将系统安装在总排气管上;不得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系统,并将测定值作为该源的排放结果;但允许在每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相同的监测系统。

7.3 污染源排放烟囱或烟道设置的采样平台必须易于到达,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安全且便于操作;必须牢固并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采样平台设置在高空时,应有通往平台的折梯、旋梯或升降梯。

8 现场调试检测

8.1 一般要求

8.1.1 现场完成系统安装、初调后,系统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68h。

8.1.2 系统连续运行168h后,可进入调试检测阶段,调试检测周期为72h。

8.1.3 如果因系统故障、固定污染源故障、断电等原因造成调试检测中断,在上述因素恢复正常后,应重新开始进行为期72h的调试检测。

8.1.4 调试检测必须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标准气体要求贮存在铝或不锈钢瓶中,不确定度不超过±2%。较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可以使用高浓度的标准气体采用等比例稀释方法获得,等比例稀释装置的精密度在1%以内。

8.1.5 对全系统进行技术性能指标调试检测时,零气和标准气体应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

8.1.6 调试检测后应编制调试检测报告,调试检测结果应达到本技术规范表1的要求。

8.2 分析周期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由系统正常采样分析,连续运行时给出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秒表计时,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按本技术规范附录B表B.1的表格形式记录。

8.3 线性误差

待测系统运行稳定并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后,依次通入浓度为(20%±5%)满量程、(40%±5%)满量程/(60%±5%)满量程和(80%±5%)满量程的标准气体;读数稳定后分别记录系统通入各浓度标准气体的示值;再次通入零气,重复上述步骤3次,按公式(1)计算待测系统每种浓度标准气体测量误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8.4 零点漂移、量程漂移

待测系统运行稳定后,通入零点气体,记录零点稳定读数为Z0;然后通入量程标气,记录稳定读数S0。通气结束后,待测系统连续运行24 h(期间不允许任何校准和维护)后分别通入同一浓度零点气体和量程标气重复上述操作,并分别记录稳定后读数。按公式(2)、(3)、(4)、(5)计算待测系统的24 h 零点漂移Zd 和24 h 量程漂移Sd,然后可对待测系统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如果不校准可将本次零点和量程测量值作为在线系统运行24 h 后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的初始值Z0 和S0)。

8.5 全系统零点漂移、量程漂移

全系统漂移测定时,要求零气和量程标准气体和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相同(如:采样管、过滤器、调节器等),方法同8.4,。

结果按本技术规范附录B表B.3的表格形式记录。

8.6 挥发性有机物准确度

当其他参过通过并且生产设施达到最大生产能力50%以上时,可进行准确度检测。

a. 待测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后,进行校准。

b. 待测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与参比测试方法同步对污染物排放气态污染物进行测量,由数据采集器连续记录至参比方法测试结束。

c. 取同一时间区间内(一般为2~3倍于仪器分析周期)参比方法与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测量平均值组成一个数据对,确保参比方法与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测量数据在同一条件下(烟气温度、压力、湿度等,一般取标态干基浓度)。 取参比方法与CEMS 同时段测定值组成一个数据对,每天至少取 9 对有效数据用于相对准确度计算,连续进行3 天。

8.6.1 相对准确度计算

8.7 流速CMS 准确度

技术指标、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均参照HJ/T75 的相关要求,按本技术规范附录B中表B.5的表格形式记录。

8.8 温度CMS 准确度

技术指标、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均参照HJ/T75 的相关要求,按本技术规范附录B中表B.5的表格形式记录。

8.9 湿度CMS 准确度

技术指标、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均参照HJ/T75 的相关要求,按本技术规范附录B中B.5的表格形式记录。

9 现场验收

安装和调试检测后,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前,应进行技术验收。现场验收时,准确度验收应在其他各项技术指标验收测试合格后开展。

9.1 总体要求

安装和调试检测后,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前,应进行技术验收。现场验收时,准确度验收应在其他各项技术指标验收测试合格后开展。

9.2 技术验收条件

在完成安装和调试检测并符合下列要求后,可组织实施技术验收工作。

——安装位置及手工采样位置应符合本技术规范第7章的要求;

——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通信协议均应符合HJ 212的要求;

——根据本技术规范第8章的要求进行了72h的调试检测,并提供调试检测合格报告及调试检测结果数据;

——调试检测后至少稳定运行168h。

9.3 技术指标验收

9.3.1 一般要求

9.3.1.1验收工作由排污单位组织实施。

9.3.1.2现场验收期间,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可通过调节固定污染源废气净化设备达到某一排放状况,该状况在测试期间应保持稳定。

9.3.1.4日常运行中更换监测系统分析仪表或监测系统变动取样点位时,应分别满足本技术规范第7章的要求,并进行再次验收。

9.3.1.5现场验收时必须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零气可使用氮气或洁净空气(其中碳氢化合物不得高于0.3 mg/m³,以碳数计),且在有效期内。

9.3.1.6对于监测系统,当对全系统进行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线性误差和分析时间的检测时,零气和标准气体应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不得直接通入气体分析仪。

9.3.1.7 验收前24小时,监测系统供应商需对待测监测系统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记录设备的零点和量程读数,以此作为验收时计算24小时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的初始读数。验收期间除本技术规范规定的操作外,不允许对监测系统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维护、检修和调节。

9.3.1.8技术指标验收后,填写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指标验收报告(附录C)

9.3.2 技术指标验收

技术指标验收包括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线性误差、分析周期和准确度验收。采用参比方法进行准确度验收时,流速、烟温、湿度有效数据不少于5个(每个数据是指该测试断面的平均值),挥发性有机物及氧量有效数据不少于9个,并取测试平均值与同时段在线监测平均值进行准确度计算。

9.3.2.1挥发性有机物准确度验收

a) 非甲烷总烃准确度验收

——实验室法

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根据国家颁发的标准方法(GB/T 16157、HJ 732、HJ 38)进行准确度验收。

选用5-10L气袋在采集前应进行空白测试,空白测试的气袋应充入除烷空气或氮气。在常温或加热到100℃时,按与校准曲线相同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测定结果,作为背景值,以排除气袋带来的干扰。

用5-10L气袋取烟气样品,快速送达实验室,气袋加热至100℃再进行烟气样品分析,记录测定结果,作为烟气样品参比值,确保4小时内完成样品分析。

——便携式FID法

规范性附录D——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b) 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准确度验收

本规范实施后国家或省发布的其他相关监测分析方法,如适用性满足要求,均可作为本规范相应组分的参比方法。

9.3.2.2 流速、烟温、湿度、氧量准确度验收

技术指标、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均按照HJ 75的相关要求执行。

10 联网验收

验收合格后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联网,联网后进行为期168h的联网调试。联网验收包括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和联网稳定性验收。

10.1 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

按照HJ 212的规定检查通信协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应稳定,不能出现经常性的通信连接中断、报文丢失和报文不完整等通信问题。为保证监测数据在公共数据网上传输的安全性,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应进行加密传输。监测数据在向监控系统传输的过程中,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接传输。

10.2 联网稳定性验收

在连续168h内,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能稳定运行,不出现通信稳定性、通信协议正确性、数据传输正确性以外的其他联网问题。

10.3 联网验收技术指标

监测系统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4。

11 日常运行管理要求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应根据该系统使用说明书和本标准的要求编制仪器运行管理规程,以此确定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责,人员须经培训合格、能力满足要求,建议启用APP管理软件运维。

11.1 日常巡检

日常巡检应至少每7d进行一次,包括检查项目、检查频次、被检项目运行状态等内容,每次巡检结果应有记录并归档。日常巡检规程应包含该系统运行状况、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工作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工作等必检项目和记录,以及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和记录。

11.2 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应根据系统说明书的要求对保养内容、保养周期或耗材更换周期等做出明确规定,每次保养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每次进行备件或材料更换时应对更换的备件或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等进行记录并归档。如更换标准物质还需记录新标准物质的来源、有效期和浓度等信息。

对日常巡检或维护保养中发现的故障和问题,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做相应记录。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气路堵塞、数据仪死机、通讯、电源故障等,应在24小时内及时解决;对不易维修的仪器故障,若72小时内无法排除,应准备相应的备用仪器。备用仪器或主要关键部件经调换后应根据本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仪器进行调试检测和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1.3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维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系统需要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b) 运行单位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通知,应在4h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c) 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仪死机等,可携带工具或者备件到现场进行针对性维修,此类故障维修时间不应超过24h;

d) 仪器经过维修后,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应确保维修内容全部完成,性能通过检测程序,按本技术规范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若监测仪器进行了更换,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应对系统进行重新调试和验收;

e) 若数据存储/控制仪发生故障,应在12h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f) 监测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及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缺失数据按13.2进行处理。

12 日常运行质量保证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日常运行质量保证是保障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在满足技术条件下正常稳定运行、持续提供有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必要手段。当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不能满足技术指标而失控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应缩短下一次校准、维护和校验的间隔时间。

12.1 定期校准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校准是质量保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校准应做到:

a.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应每24 h自动校准一次零点和量程;

b. 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至少7d用零气和高浓度标准气(80%~100%的满量程值)或校准装置校准一次零点和量程;

c. 每1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全系统的校准,要求零气和标准气体从监测站房发出,经采样探头末端与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应包括采样管路、过滤器、洗涤器、调节器、分析仪表等)一致,进行零点和量程漂移、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检测。

d. 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流速CME每24h至少进行一次零点校准,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流速CMS每30d至少进行一次零点校准,每3个月进行一次计量检定。

12.2 定期维护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定期维护是日常巡检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维护应做到:

a.氢气发生器每周添加一次纯净水;

b.氢气发生器及时检查一次变 色 硅 胶的变色 情况,超过2/3变色更换变 色 硅胶;

c.至少每1个月检查一次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过滤器、采样管路的结灰;

d.至少每3个月检查测速探头的积灰和腐蚀情况、反吹泵和管路的工作状态。

12.3 定期校验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定期校验应做到:

a.至少6个月做一次标定校验;标定校验用参比方法和在线系统同时段数据进行比对,按本标准9.3进行;

b.当校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表1技术指标时,则须扩展为评估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的相对准确度和/或流速CMS的速度场系数(或相关性)的校准,直到在线监测系统达到本标准表1技术指标的要求,所取样品数不少于9对。

12.4 标准物质

a.标准气体要求贮存在铝或不锈钢瓶中,有效期在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的,不确定度不超过±2%。零气可使用氮气或洁净空气,其中碳氢化合物不得高于0.3mg/m³;

b.气体标准物质传递:按规范用一级标准钢瓶气对工作标准钢瓶气进行传递标定,百分偏差(δ)在±1.5%范围内,至少每6个月标定一次;

c.运行维护过程中,若考虑到成本采用自配标样,必须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自配标样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必须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采用稀释设备对标准气体进行稀释配比的,稀释设备的精度小于1%。

13 数据审核和处理

13.1 系统数据审核

13.1.1 固定污染源生产状况下,在线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时段为数据有效时间段。在线监测系统非正常运行时段(如故障期间、维修期间、超过本技术规范12.1期限未校准时段以及有计划的维护保养、校准等时段)均为数据无效时间段。

13.1.2 因污染源停运需要停运在线监测系统的,应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污染源启运前,应提前启运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校准,在污染源启运后的两周内校验全套在线监测系统。校验通过的,视为启运期间自动监测数据有效。

13.1.3排污单位应在每个季度前五个工作日对上个季度的在线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审核,确认上季度所有分钟、小时数据均按照附录E的要求正确标记,计算本季度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有效数据捕集率。上传至监控平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应达到75%。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是指当季运行小时数扣除当季无效时段小时数和污染源停运时段小时数之差除以当季运行小时数与污染源停运时段小时数之差所得到的值。

13.2 数据无效时间段数据处理

在线监测系统故障期间、维修时段数据按照本技术规范13.2.1处理,超期未校准按照本技术规范13.2.2处理,有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维护保养、校准等时段数据按照本技术规范13.2.3处理。

13.2.1 在线监测系统因发生故障需停机进行维修时,可以用参比方法监测的数据替代,频次不低于一天一次,直至NMHC-CEMS技术指标调试到符合本技术规范表1时为止。其监测过程应按照GB/T 16157、HJ/T 397、HJ 732、HJ 38要求进行,替代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废气参数和污染物排放量。如不采用参比法数据替代,也可以按本技术规范13.2.3处理。

13.2.2 在线监测系统超期未校准的时段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表5进行修约,污染物浓度和废气参数不修约。

13.2.3在线监测系统有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维护保养、校准及其它异常导致的数据无效时段,该时段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表6处理,污染物浓度和废气参数不修约。

14 数据记录和报表

14.1 记录

按本标准附录E的表格形式进行记录。

14.2 报表

定期将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监测数据上报,按本标准附录E提供的表格形式或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应能自动生成整点小时(至少45min的有效数据)、日(至少20h的有效数据)、月(至少22d的有效数据,2月份至少20d的有效数据)报表,报表中应给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排放累计量以及参与统计的样本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