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发布13个设区市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情况通报,南京PM2.5降幅和优良天数比例均未达标。
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平心而论,南京市也不可谓不努力。从“智慧工地”建设到扬尘网格化监测,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调整,到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源解析……市委市政府对治气工作的高度重视有目共睹。但自2017年以来,PM2.5浓度降幅趋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下降,空气质量改善进入了“平台期”,劲儿下得不小,成效却不如前几年来得明显。
这一现象并非南京独有。近些年,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削减大气污染物,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排放标准,不少地方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随着治理的逐渐深入,减排空间逐渐缩小,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就南京市来说,制约空气质量继续向好的根本原因还是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具体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导致的污染问题仍较严重,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建设面广量大,机动车持续增长,环境基础设施水平难以匹配等等。
“硬骨头”啃起来绝非一朝一夕,那就这么干着急吗?当然不!仔细梳理就会发现,我们可做的工作还有不少。首先是从现有举措的落实、推进情况中找不足。根据《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今年治气的首要任务是调整结构、控制内源污染,具体来看,推动南钢、梅钢逐步关停焦炉,推进电能替代燃煤和燃油,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全面更换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电动公交车,这些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对标先进城市、先进经验和创新手段的诸多可能中,也能找到不足。比如,船舶作为高强度的大气污染源,曾游离于污染减排体系之外,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今年7月1日起将冒黑烟的船舶烟囱纳入监管范围,船舶只要在有能力供电的控制区泊位停得久,如无清洁能源,就要使用岸电。拥江发展的南京,也须尽快探索高效的治理办法,寻求新的减排领域,把该管的都管起来。
再看垃圾强制分类箭在弦上,今年南京市将开工建设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六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要使未来新增垃圾焚烧厂的排放不对空气质量造成新的负担,只有向科学技术寻求帮助。如瑞典、挪威等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已相当成熟,垃圾焚烧厂清洁无味,粉尘全部吸附,二噁英排放接近于零,使垃圾焚烧厂在一些北欧国家实现了很好的社会融入,维也纳的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还入选过该市十大景点。而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提供了更多廉价能源,也有助于推动地方能源结构调整。
本报此前报道,南京市发改、环保、建委、城管等部门将联合出台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管控措施,今年将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工地实施差别化管理,加快渣土车更新淘汰,逐步实现新能源车代替燃油车等;针对春夏影响空气质量的第一元凶臭氧,今年也将对其前置物VOCs进行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繁重,党政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尽职尽责,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紧迫意识,保持攻坚劲头,强化担当精神,切实把底数摸清楚、责任落下去,确保措施见效果、问题改到位,解放思想,创新手段,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原标题:解放思想创新手段打好蓝天保卫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