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召开。中外专家齐聚北京,共同分享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进展及中长期规划和远景展望,为北京市精准施策、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国际经验和建议。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事务,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会展> 正文

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 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说了啥?

2019-07-12 10:50 来源: 京环之声

7月8日至9日,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召开。中外专家齐聚北京,共同分享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进展及中长期规划和远景展望,为北京市精准施策、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国际经验和建议。

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事务,而是关系着全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作为第三种力量,站在全球的高度又说了什么呢?

涂瑞和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呼吸清洁的空气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但是由于我们人类自身的原因,这样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地方却不能得到满足。据估计每年空气污染导致几百万人缩短寿命。亚太地区92%的人口面临着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

城镇化是与工业化进程结伴而来的。全球层面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特别是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里。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其中66%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

中国有句古话“有得必有失”。城镇化过程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喧闹嘈杂、空气污染、治安恶化等。从环境角度看,城镇化过程也是一种从分散式的污染排放到相对集中式的排放,如果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超出了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这种破坏和污染程度与当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规模、人口规模和生活方式有关。

地球的气候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因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加速变化,其变化的速度超出人类社会能够适应的速度,也超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威胁到人们的生计、健康、水、粮食和能源安全,成为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中国有一句谚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能够有效遏制气候继续恶化、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解决方案掌握在我们人类自己手中。这需要所有国家、每个行业都要为减缓气候变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不懈努力,每个人也都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才能为地球母亲“降温”,使清新的空气和蓝天回归。

值得欣慰的是,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值得所有地球人骄傲的成功案例:1987年达成了削减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公认的最成功的多边环境协定之一。《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发布的最新《2018臭氧层科学评估报告》指出,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努力,地球上空的臭氧层消耗已经全面得到遏制并逐步得到修复。

卡托维兹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的具体实施规则,为2020年后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作出了规定,这标志着卡托维兹大会抓住了人类“最后的机会”。

治理空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是相互促进的,两者协同推进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比如调整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不仅仅能产生经济回报,也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6年国际社会经过不懈努力,达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为限制和淘汰既是制冷剂又是温室气体的HFCs提供国际法依据,这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取得另一项重要进展。如果基加利修正案所设定的目标能够全面落实,那么到本世纪末将可遏制全球变暖0.4℃,这将对全球实现2℃温控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北京市也是环境署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去二十多年来,联合国环境署支持北京市改善空气质量,分享国际经验,并在几个阶段开展评估,提出一些咨询建议。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环境署与北京市、清华大学共同合作发布了北京大气污染治理20年历程的评估报告,认为北京市改善空气质量取得显著成效,很多实践可以与其他很多城市分享,比如治理污染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和决心,明确清晰的阶段性目标,综合性的法制和经济措施,有效的落实和监督,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支持等方面。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情景下实现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得到改善,能效得到提高,促进了绿色发展,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提升了民生福祉。

联合国环境署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牵头负责环境事务的机构,是全球环境领域权威的倡议者,我们期待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在环境事务上积极参与。中国在努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以切实行动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完成了从全球环境的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邹骥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兼中国区总裁

建设绿水青山,兑现金山银山

从全球各个国家历史碳排放曲线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分析中国碳排放趋势线得出,中国碳排放增长率在2014年前持续增长,增长率在2003年前呈上升趋势,后逐年呈波浪式下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地球已经承载了过量的碳排放。2015年《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承诺,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中国积极响应。

中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繁荣,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中国的碳减排路径:在下一个十年中,将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70-75%;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5%;2050年温室气体比2005年水平下降70%,到2060年或者2070年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减排目标,中国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转型路径,以绿色低碳发展驱动首都提升城市整体价值。

实现环境气候经济协同发展,北京首先应以空气和气候协同管理为核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实施协同的规划目标、政策、治理、技术,实现空气-碳-经济的“三达”;推动工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尽早实现全面电气化;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明确协同管理的重点:城镇化、体制、机制、达标规划、督查、能力建设等。其次以建设绿水青山为契机,加快布局低碳经济,着力开展建设绿水青山兑现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加大对四大资本中的绿色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计划行动,推动绿色、智慧技术研发和应用;培育新产业、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服务,发展新经济;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服务等生态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京津冀区域减小地区差异,实现环境气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孙璐

C40中国气候行动规划项目主任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策略与国际经验

2015年12月的巴黎,世界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诞生。在各国达成“巴黎协定”的一年后,2016年C40市长峰会上,C40启动了“期限2020”项目,即确定了在1.5度升温和2度升温两种情境下,C40城市在2100年之前全球碳排放预算中的比例;解答了以巴黎协定为目标,C40城市作为整体和个体,需要落实哪些努力;为了将升温控制在1.5度,城市需要在202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30年将人均碳排放降到3t,并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

目前94个C40成员城市中,已有73个签署“期限2020”倡议书,意味着到2050年,这4亿人口将额外减少11Gt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墨尔本、伦敦、哥本哈根、巴塞罗那、巴黎、斯德哥尔摩、奥斯陆、洛杉矶、纽约这9个城市已发布与巴黎协定目标相符的规划。

巴塞罗那气候规划以市民及其福祉为核心主题,规划涵盖基于气候减缓、气候适应与韧性、气候正义和推动市民行动4个主题的18项行动。哥本哈根气候规划发布于2012年,涵盖三个四年周期,基于能源消耗、能源生产、交通和公共行动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是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碳中和的首都城市。伦敦环境规划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既定的目标,针对七个重点领域,分空气质量、绿色基础设施、气候减缓和能源、废弃物、气候适应、环境噪声、循环经济七章进行规划,并确定“零碳”伦敦的目标。纽约市巴黎气候协定规划根据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及短期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益、成本、可行性四方面分析,从160项气候行动中挑选出30项优先实施。奥斯陆气候与能源规划涵盖城市发展与交通、建筑、资源利用和气候治理与交流四个主题,为了达成气候目标,奥斯陆以与财政预算相似的方式控制碳排放。每个部门每年都有精准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需要完成。


原标题: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说了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