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的结束,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部完成。在2015年对河北省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和2017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又分两批对河北等20省(区)开展了“回头看”。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余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约17.9万件,绝大多数已办结,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其中,立案处罚4万多家,罚款24.6亿元;立案侦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目前,第一轮督察移交问题已完成问责,两批“回头看”问责工作正在开展。
第二批“回头看”暴露地方4大共性问题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二批“回头看”发现地方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仍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足,对督察整改工作要求不高、抓得不紧,部分整改任务进展滞后。
如山西省一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对“煤焦电”产业发展路径依赖,违背国家政策要求,放任焦化产能快速扩张。省发改委、经信委2017年11月联合印发《山西省焦化产业布局意见》明确提出“太原全市严禁新建、扩建焦化项目”,但仅过两个月,两部门就以太原市保留焦化产能有其合理性为由,建议省政府同意清徐县新建、扩建焦化项目,太原美锦焦化等3个项目已获备案。
湖北省启动沿江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后,明确整治范围为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主要支流,但省发改委擅自将整治范围缩减为“沿长江及其一级支流”,一些地方甚至进一步缩减。
二是敷衍整改较为多见,整改要求和工作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敷衍应对。
如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未严格落实省政府相关要求,将部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园区顺利通过认定。如淄博市张店东部化工区、菏泽市曹县化工产业园等,至“回头看”时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均通过化工园区认定。
三是表面整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放松整改要求,避重就轻,做表面文章,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如安徽省凤阳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对第一轮督察期间群众投诉提到的石英砂矿山开采、水泥企业、石灰窑和石料加工企业进行整治,对同在该区域的大量非法石英砂加工企业则视而不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在围滩河污染治理工作中,不是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开展控源截污,而是依赖投放药剂进行表面治理。“撒药治污”1个月后水质就开始恶化。耗资4700余万元的围滩河治污工程只是作秀一场。
四是假装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在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有的假整改、真销号,有的甚至顶风而上,性质恶劣。如在本次“回头看”过程中,督察人员在安徽省亳州市随机抽查8家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均存在废水废气直排、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严重环境违法问题。但为应对督察,当地少数领导干部与企业串通一气,通过微信群向企业通风报信,并直接指使、授意企业采取伪造危险废物处置合同、冲洗被污染的雨水沟、临时停产等方式敷衍应付。
中央企业将纳入第二轮督察对象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即将启动,将包括3年的例行督察和1年“回头看”。本次督察有2个着力点,一是督察更多要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还将重点盯住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问题整改情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介绍,“这也是重点,我们将盯住不放,咬住不放,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同时,将探索创新督察方法,加大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第二轮督察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除31个省区市外,还要将有关部门和承担生态环保任务较重的中央企业纳入督察对象。这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格局,督察组、属地政府、央企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处理也将考验各方的智慧。
蓝天、碧水、净土等一系列行动将在更严密的监管下进行,并且更加重视实效而非形式。由于财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表面矛盾可能在一些地区益发突出,这将极大地考验地方官员的执政水平。
原标题:敷衍应对、假装整改···第二批“回头看”暴露地方四大共性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