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显示中国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在2017-2018年度继续扩展,一批领先城市的日常监管信息公开正趋向常态化,但达成污染攻坚目标要求更多地区跟进。这是自2009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9年发布PITI指数年度报告

首页> 环境监察> 评论> 正文

2017-2018年度PITI指数评价结果在京发布 环境信息公开助力污染攻坚

2018-12-27 09:37 来源: 蔚蓝地图

2018年12月25日,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显示中国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在2017-2018年度继续扩展,一批领先城市的日常监管信息公开正趋向常态化,但达成污染攻坚目标要求更多地区跟进。

这是自2009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9年发布PITI指数年度报告。PITI指数从系统、及时、完整和用户友好四个维度,对涉及污染源管理的日常监管、自行监测、举报回应、排放数据、环评信息等五大项进行量化评价。

本期评价覆盖全国120个重点城市,最终温州以81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北京、泰安和青岛分列二到四名,它们的得分都创下了PITI指数9年来的新高,宁波、东莞、淄博、济南、杭州、烟台进入了前十名。

本期评价识别的最大亮点,是污染源信息公开数据量的巨大增长。对照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公众通过公开渠道,已经可以获取到大约70%的企业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北京、济南、青岛、广州、东莞、成都、厦门、无锡等18个城市日常监管记录的发布,已经接近应公开尽公开,显示日常监管信息公开正趋向常态化。

分析领先城市的经验,北京、青岛、东莞、厦门、成都自身披露机制较为完备,山东、浙江及广东等领先城市则借助省级平台或跨部门政府平台大幅扩展了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的另一个强有力推动,来自中央环保督察。2017-2018评价期间中央环保督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量的举报投诉被交办到当地,要求在30日内按照督查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向社会公开。生态环境部也通过媒体和自媒体,主动密集对外公布环境违法案件。

随着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跟进和解决,公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得到调动。2017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管理平台”接受举报量飙升到618856件,2018年投诉举报数量维持在高位运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环保督察有助于突破对污染企业的保护:“我们在收集环境信息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企业受到社区反复投诉举报,但却从未有过公开的环境违规记录或处罚信息。本期评价中,一批曾被反复投诉举报的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中首次被确认存在环境违规,并被责令整改。”

监管信息的系统发布,激发更多企业做出转变。基于蔚蓝地图收集的环境监管信息,两年来已推动近4000家供应商对其环境违规问题作出整改或披露。2018年以来,蔚蓝地图数据已开始被银行、金融机构采用,用于绿色信贷和风险管控,也服务于绿色证券、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

本项目的合作单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专家认为,“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成为绿色供应链、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多个领域的有用工具。下一步我们需要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领域继续推进,并开始探讨环境信息在减碳领域的应用。”

在污染源日常超标违规信息披露取得较大突破的前提下,本期评价发现,仍有一些地区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严重滞后,企业强制信息披露仍缺乏进展。这些问题导致本期120城市的PITI指数评价平均分为52.2分,仅比上一年度的51.3分略有提高。

本期评价发现,由于对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的渠道、内容、形式、频率缺乏明确要求,新《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仍未得到有效实施;作为公众监督大型企业排污的重要基础,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公开在贵州、青海、甘肃等地区出现明显退步;而评价期间一系列危险废物非法倾倒、处置、转移案件,以及泉州港碳九泄漏事件,则暴露出有毒有害物质强制披露制度仍亟待建立。

围绕进展和不足,环境智库的领军人物,环境法和政策的学术大咖,关注环保的企业家代表和来自PITI十佳城市的环保人,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让环境信息公开助力污染攻坚,服务城市和企业的绿色发展。

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本期评价报告提出了四项主要建议:一是将“信息公开”纳入新一轮环保督察的范围,推动部分环境信息公开落后地区取得进展;二是通过完善立法和政策制定,落实基于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自行公开要求;三是建立企业强制环境信息披露PRTR制度;四是配合“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提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效率。


原标题:2017-2018年度PITI指数评价结果在京发布 环境信息公开助力污染攻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