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垃圾打包好,随手扔进办公楼的垃圾回收口,地面垃圾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看不见的地下,被投入回收口的垃圾,经过“长途旅行”,最终到达真空垃圾集中压缩清运点进行处理,而整个办公楼宇不会留下垃圾的一点踪迹……这样的场景,将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率先实现。为营造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整体

首页> 垃圾发电> 垃圾收运> 评论> 正文

地面垃圾从地下消失 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真空垃圾收集系统

2018-10-22 18:14 来源: 南京江北新区CBD

将垃圾打包好,随手扔进办公楼的垃圾回收口,地面垃圾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看不见的地下,被投入回收口的垃圾,经过“长途旅行”,最终到达真空垃圾集中压缩清运点进行处理,而整个办公楼宇不会留下垃圾的一点踪迹……这样的场景,将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率先实现。

为营造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整体形象,以及优质的办公环境,全方位解决好人与环境保护问题,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拟打造先进、生态、前瞻、智慧的真空垃圾收集系统,该系统覆盖地上地下约200万平方米,预计将在2023年整体投入运营,这也将是南京首个大规模投入运营的真空垃圾收集系统。这套垃圾处理系统具有五大亮点:

亮点一:科技赋能,智慧运转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是怎样做到科技赋能、智慧运转的呢?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垃圾收集区域设置垃圾投放口,通过智能识别控制将垃圾分类投放。随后这些被分类的垃圾被暂时储存在地下管道的密封隔层中。

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末端装有引风机械,当风机运转时,整个系统内部形成负压,使管道内外形成压差,空气被吸入管道;同时,垃圾也被空气带入管道,被输送至分离器,在此垃圾与废气分离;分离出的垃圾压缩外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发电或者填埋处理,废气则被送到除臭器净化后排放。

亮点二:生态领航,绿色环保

真空垃圾收集系统通过地下管道输送,杜绝收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生态领航,绿色环保。

整个收集系统,取道地下,以70-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管道中运输,开辟一条崭新的垃圾运输之路。

与传统垃圾桶收集、垃圾车运输“千里飘臭”无可忍受相比,真空垃圾收集系统不仅能保持清洁卫生的商业办公环境,还能营造舒适宜人优雅的空间体验,这将成为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着力打造的绿色节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亮点三:提前规划,节约成本

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向上拔高,更向下扎根,地下空间的开拓,将是未来城市中心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建设完成的城市和区域,进行真空垃圾收集系统项目建设通常需要“大动作”,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地铁建设:设计路线,地下作业,同时会影响到地面建筑。

而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地下综合管廊中,早就规划预留了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空间,并在地下空间一期、公共绿地地下预留了真空垃圾收集站点。这将大大节省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前期建设成本。

被投入回收口的垃圾,经过“地下旅行”,最终将到达一处面积约900平方米,净空高不小于8米的真空垃圾集中压缩清运点,由封闭式垃圾清运车集中清运。

可以确定的是,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势必会大大减少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暂存点、垃圾转运车以及污洗间、污衣存储器(酒店使用)的占用空间,缩小土地成本;减少臭味以及蚊虫鼠蚁的孽生。使用者只需将垃圾打包后由投放口投入,系统会自动地完成整个收集。

规划、设计布局前瞻,地下空间分配合理,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必将高效推动江北新金融中心整体建设。

亮点四:多管齐下,分类回收

在垃圾日益增量和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优化垃圾处理方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已经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公共课题。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就是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垃圾资源的有效利用。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呢?

考虑到建设成本、占用面积、回收价值等因素,新金融中心及地下空间项目拟采用多管制的回收模式,配合通过分时段管控或预选择垃圾类型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办公垃圾与生活垃圾通过多根立管实现分类投放,节约楼内空间。

垃圾及时投放,密闭存储,避免楼内垃圾桶堆放和异味,释放楼内宝贵空间。杜绝垃圾交叉污染 、打造优美温馨环境 、培养员工环保意识 、支持垃圾源头分类 、增强入住客户自豪感 、开创高端、绿色、智能、环保的顶级写字楼典范。

亮点五:保障安全,方便操作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是如何解决分类对错问题,在源头上就确保“垃圾分到了该分的地方”呢?

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在每层楼设置了真空垃圾投放口,与传统垃圾投放箱结合使用,并适当设置权限,方便办公及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室外公共空间在一定范围内,设置集中式垃圾投放口,由专业人员进行二次处理,确保让可回收垃圾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原标题:地面垃圾从地下消失 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真空垃圾收集系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