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不过,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评论:土壤污染修复还须下“硬功夫”

2018-06-07 14:52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李志娟

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不过,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再利用较难等问题正成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拦路虎”。(6月7日 《经济参考报》)

近几年,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深度退化、酸化、盐渍化,砷、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逐年加剧,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残留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毒土地”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群众“菜篮子”和“米袋子”,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也形成巨大的风险。

铅中毒的儿童、镉超标的大米、汞污染的水源和带着毒地争议的高档住宅项目,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公众脆弱的神经。从2016年开始,诸多迹象均显示出决策层对土壤修复的重视。财政部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将原重金属治理专项改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额90.89亿元,是2015年的近2.5倍;2016年6月,国家“土十条”出台,“治土”有了里程碑式的条例,这一年成为了中国土壤修复元年。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修复似乎已指日可待。

然而,相对于“雾霾天”、“污染水”,土壤污染呈现隐秘、周期长、不可逆等特点,而且治理的成本非常高。一些工程措施治理重度污染农田成本达3万元/亩,地方难以支撑配套资金,如果没有国家对土壤重点污染地区适度倾斜,土壤修复工程将无法开展。防治土壤污染,显然并非一时之功,必须花费大力气、付出大代价。

其次,土壤修复标准不统一也是一大难题,土壤污染治理“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呢?这样的困惑萦绕在很多土壤污染修复先试先行区。很多人希望国家出台统一的修复标准值或修复目标值,这一点从成本效益角度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都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根据土壤下一步利用方式来确定治理的标准,不同的用地方式、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影响修复的标准,也就是不能完全按照国家的标准,必须出台地方标准。

最让人担心的是,修复后的土壤后期怎样科学管理,国家目前仍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修复后的土地如何利用,将是彰显土地修复意义的关键环节。可以在补贴政策上适当引导,帮助土壤污染治理市场形成“谁贡献谁受益”的良性循环。如此,才能真正推进中国的被污染土地不断被修复。

原标题:土壤污染修复还须下“硬功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