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进行了复查换证评审,最终水质监测中心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查换证评审。
国家资质复查认定评审末次会议
评审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13的要求,听取了水质监测中心自2014年12月复查评审以来检测工作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汇报,核查了2014年复查评审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通过查、看、问、听、考等方式,评审组检查了管理体系文件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之间的符合性以及实验室运行管理与其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之间的符合性,审核了申请111项检测参数的检测能力及相关标准的现行有效性。
并对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工作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抽查,查阅了相关技术档案和记录,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测考核、理论考试和座谈考核。
国家资质认证水利评审组专家现场检查
评审组认为,水质监测中心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监督均按计划进行,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诸多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水质监测中心所申请的111项检测参数(含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水及再生水、大气降水),具备按国家和行业方法标准向社会提供第三方公证数据的能力,一致同意通过复查评审。
水质检测员进行常规监测
早在“大考”之前,北京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就确定了任务目标,推动水质监测工作从常规监测向有机、生态监测方向发展,扩展监测项目,持续提升监测能力。
一年中,为保证复查换证和增项的顺利进行,水质监测中心人发挥集体智慧,攻坚克难。通过努力,克服了物质挥发导致结果不稳定、吹扫仪器易残留、仪器故障等困难,在前期经验不足、实操资料短缺的情况下,查阅相关标准,与工程师沟通,优化前处理和测试方法,进行了上百次的测试。
经过反复练习,新增项目的标准曲线、质控和水样加标满足标准要求,完成精密度偏性试验,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水质监测中心已具备计量认证111项的能力。
2017年7月19日通州水厂通水现场监测
筑牢水质安全“三道防线”
水质监测中心在市南水北调办的领导下,积极履行“保供水、多调水、用好水”使命任务,攻坚克难不断实现监测能力的提升,深化科技支撑,筑牢水质安全“三道防线”,及时快速准确为调水运行管理提供数据,完成水质安全保障工作任务。
“三道防线”保护水质安全
输水沿线全过程、全天候监测
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始终坚持“输水沿线全过程监控,24小时全天候监测”的工作标准,运用实验室监测、自动监测、现地监测和应急移动监测等方式,构建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水质信息共享机制,监测分析研究水质变化规律,全面掌握水质状况。
及时发挥预警作用
在惠南庄泵站检修后恢复加压供水、切泵、110KV供电恢复作业等工况下,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时捕捉到水质指标的变化,迅速启动现场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指标趋势,发挥了预警作用。
假期及重要活动期间加密监测频次
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假期,及两会、高峰论坛、十九大等国家重要活动期间,加密监测频次。
大力进行硬件提升
近两年,陆续购入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仪、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投射荧光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
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设备—连续流动注射仪
重视人才引进,充实人才队伍
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充实人才队伍,引进6位硕士,1位博士,承担藻类、有机物和重金属项目开发及部分监测任务,从而实现从监测、评价到专题研究,推进有机项目、浮游藻类项目检测及科研工作的开展。
开展水质水生态等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研究基地已于今年3月16日揭牌成立,正在有序的开展水质水生态等有关研究工作。
检测项目增加至111项
今年,水质监测中心利用本次复查换证机会,将之前的53个检测项目增项至111项,重点增加了有机化合物和痕量重金属检测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