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环境甚至牺牲环境,但是在有限的环境资源中,这种消耗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付出数倍的代价。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对环境的利用是严重透支的,近几年来透支导致的隐患开始逐渐曝发。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急需刹车;这就是我

首页> 环境监察> 评论> 正文

环保督查下民怨纷纷 其中多是谎言

2017-09-26 08:43 来源: 环保水圈 作者: 山少爷

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环境甚至牺牲环境,但是在有限的环境资源中,这种消耗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付出数倍的代价。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对环境的利用是严重透支的,近几年来透支导致的隐患开始逐渐曝发。

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急需刹车;这就是我国当下严抓环保的根本原因。环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社会继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当下的环保风暴也是我国未来环保常态化的标志。

紧急刹车,不系安全带者总是容易撞伤

环保督查给粗放的经济快车来了个急刹车,震荡、叫喊、埋怨是自然的事。时下环保引发了很大的民怨,有人说环保会引发失业问题,是无视民生的做法,有人说环保会让我们国家重蹈南非的覆辙,如此等等,其中不乏一刀切等不当执法方式以及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冤屈,但更多的是为自身利益辩解的说辞。环保是国之大事,其宗旨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是众人,考虑的是未来,不可能因为部分人的利益而摒弃或行使特权。

有一部分企业本就存在于地方政府唯GDP的思想下的灰色地带,一直以来沉溺于利用监管不到位的空当发财的温床,又不愿意在环保骤然收紧的时候转变观念,故而对环保百般抗拒,甚至散发一些无中生有的言论。这类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不系安全带的,即违规操作的,不具发展潜力,生命力、抵抗力羸弱,只能生存在政策的温床中,这类企业也是国家去产能的主要对象。须知,“政绩温室”中成长的企业,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温室政绩”,经不得风雨,更经不起历史检验。

而系安全带的那部分企业往往真正具备先进的技术工艺、完善的环保设施,不怕督查,更不怕执法,而且还会在环保风暴的优胜劣汰中变得更加强大。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是个伪命题

有些人以“环保会使我们国家重蹈南非的覆辙”的言论抵抗环保,与之一类的言论都是“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逻辑,这些论调简直荒谬。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督查,不断有人炒作所谓的“环保停产影响经济发展”。对此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环保行动中受到冲击的,往往是那些靠牺牲“环境容量”才能盈利的企业。而以污染换取GDP的做法,不可持续,必须摒弃。


生态保护的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经济发展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免死金牌”。各地各部门在环保问题上一定要算长远账、整体账。且不说加强执法本身会培育出一个巨大的环保市场,也不说环境改善有助于减少全社会的健康支出,单在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环保已经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一些高污染产能被淘汰,部分工业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节能减排投入高、工艺先进的企业感慨迎来了春天。在区分先进和落后产能方面,环境影响是最公平的标尺。

延伸阅读:

观察|史上最严环保督查:多少企业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7张图看懂“环保风暴”如何影响经济和市场!

近年来,从污染严重到“卫星上找不见”的程度,到拥有一张“兰州蓝”的城市名片,并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西部重工业城市兰州走出了一条铁腕治污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道路。2016年,兰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220亿元以上,是2011年的1.6倍,第三产业比重较2011年提高13.69个百分点。从发展数据上看,兰州并没有因铁腕治污而影响经济发展,反而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2016年,兰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66倍和4.23倍。这说明,只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执行坚决,大气污染治理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还淘汰了落后产能,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

刚性执法、精准执法,保证环保执法的公信力和高效性

环保措施必须是刚性的,不能选择性、妥协性执法,更不能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给个别企业“开后门”的情况。铁腕执法固然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恰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要想保证环保执法的公信力和高效性,就必须公正执法、一视同仁,同时要保证执法的专业性,杜绝一刀切。


从环保部的督查通报看,问题企业主要有存在“散乱污”问题、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以及死灰复燃等。依法依规严查此类企业,合乎国法,顺应民心,容不得讨价还价。之所以有喊冤叫屈者,是因为这些企业长期以来在环保执法宽松的环境中浑水摸鱼,甚至有不少企业在地方政府羽翼庇护下生存。在“政绩温室”中长大的企业,难免会对环保风暴有微词。

统一思想,地方政府是关键

现阶段的环保之所以民怨鼎沸,很大程度上是由执法导致的,而大面积的执法失当则是由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的。由于各级官员在处理过程中,对环保认识不够,自身水平有限,体制问题,新事物自身的机制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环保督查在执行中走向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要知道长远来看,在经历一个短暂的阵痛期以后,环保督查这个长效机制,会让我国的环境状况更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并且督查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会降低到接近于零的状态。

地方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员不愿意从经济飙车的快感中冷静下来,从长远的角度审视环保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地方是实现环保有效、长效的重要一环,所以未来中央环保督查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保持。

解决失业等民生问题,扫清推进环保的障碍

也有人认为环保会引发失业问题,是无视民生的做法,故而不应该搞环保;这是一种片面的论断,失业是民生问题,雾霾、华北渗坑、癌症村、太湖事件等等,以及中国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几十起水污染事件背后隐藏着更多、更大的民生问题,环保着眼的是大局、是未来。当然,对于当下环保引发的失业问题,政府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解决机制,给予相当的重视。

但是,不能因为民生问题就放弃环保,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民众不能以此抵抗环保,政府更不能陷入这种思维。

结语:不要因为你个人的一点私利而无端指责国家、政府,当然,你一定要自己的每一份合法权益坚守捍卫,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助于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牛逼的国家。

延伸阅读:

观察|史上最严环保督查:多少企业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7张图看懂“环保风暴”如何影响经济和市场!

原标题:环保督查下民怨纷纷,其中多是谎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