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9日 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扎草方格固沙。为了阻挡沙漠前进的脚步,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成立了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经过三代治沙人不懈地努力,植被覆盖率已由最初的20%提高到如今的逾40%。

2014年7月14日 宁夏彭阳县生态恢复效果良好。据了解,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开展生态移民工程,移民迁出区退出土地达到1200多万亩。

2016年8月21日 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玉珠峰一角。2016年,青海省肩负起国家生态文明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在三江源地区大胆尝试、扎实前行,探路国家公园体制,打造美丽中国“生态之窗”。

2016年10月13日 陕西吴起县合沟流域实施的生态扶贫造林工程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衣。 吴起县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近20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治理,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19.2%提高到72.9%,山川大地基色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转变。

延伸阅读:
【图】“城市伤疤”变身生态公园——广东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生态修复记
2017年7月20日 这是7月20日在新疆库鲁斯台草原南湖引洪渠首工程附近拍摄的草原。经生态补水后,该区域草的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区域草的长势。

2017年8月17日 生态改造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弃的油页岩大矿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如今树木葱茏、绿草茵茵。

2017年9月2日 这是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生态林区。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扩展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理率已达到25%,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17年9月7日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毛乌素沙地绿意盎然(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沙漫卷,沙海肆虐,植被稀少。经过政府、农牧民、企业和社会各界五十余年长期治理,把这片沙地变成了绿色的庄园。

延伸阅读:
【图】“城市伤疤”变身生态公园——广东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生态修复记
原标题:时空新闻:生态修复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