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污染来源于人为排放,最终仍会回到人体中。医院含汞医疗器械的使用,恰是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代表。国内医疗机构目前推进无汞医疗器械受阻,除了使用不便的原因,成本较高是一个突出问题。
有专家则表示,从长远看,推广无汞医疗器械可能更经济。巴西一家医院的经验表明,使用无汞产品,其维护费用将在一定时期与最初投资相抵,之后每年还将节省2000美元。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史记》对秦始皇陵地宫的描述,意为以水银(即金属汞)展示的百川大海,通过机器灌注输送,同时地宫顶部被装饰成天文星宿,地上模拟统一后的疆域。
这其中虽然掺杂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但据考证,秦始皇陵墓附近确有大量汞存在。在墓室中加入汞,一方面为了营造恢弘奢华的景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汞蒸气有毒的特性,阻止盗墓者进入。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以“救死扶伤”为主旨的医院,也可能存在与墓室相似的汞蒸气,并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汞的受害者——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传统体温计、血压计等含汞医疗器械即为元凶。
含汞体温计、血压计在被打破或发生溢漏的情况下,如果不经过正确的处理流程,极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然而,即使大多数医生都了解汞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并且许多国家已限制使用含汞医疗器械,但在拥有94.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国,目前推行医疗器械无汞化的医院却只有四五家。
在2012年“秦皇岛市含汞医疗器械替换试点项目成果报告会”上,业内专家用“既是一小步,又是一大步”来形容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所做的替换含汞医疗器械工作。
几近淘汰的含汞器械
在医院中,汞主要存在于传统体温计、血压计之中,除此之外,食道扩张器、口腔科补牙使用的汞合金以及消毒用的紫外线灯等医疗器械中也有含量不等的汞。
以水银体温计为例,一支体温计约含1克汞。当一支体温计被打碎后,由于金属汞黏度小而流动性大,很易碎成小汞珠,渗入工作台、地面等缝隙中,既难清除,又会由于表面积增大而加速蒸发。
如果1克外泄汞全部蒸发,可使一间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间空气中汞的浓度达到22.2毫克/立方米,是我国规定的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的2000多倍。
除此之外,含汞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以及当含汞医疗废弃物被焚烧时,也会把汞排放到环境中,直接增加大气中的汞负荷量,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污染问题。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进入自然环境中的无机汞会被某些细菌转化为甲基汞。这些甲基汞可被浮游生物吸收,浮游生物又被食物链中更高一级的动物吃掉。因为动物吸收甲基汞要比排解掉它快得多,食物链中每高一个等级的动物都会累积更高浓度的甲基汞。
因此,环境中的甲基汞很容易在鱼及以鱼为食的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富集至有害浓度。最终,人为排放到环境中的汞又会回到人体中。
排放到大气和水中的汞可以随气流和水流远距离迁移。鉴于汞具有这种能够造成严重污染并能远距离迁移的属性,其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列为全球性污染物。
2009年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25届部长级环境论坛上,各国环境部部长达成共识:计划到2013年第27届部长级环境论坛之前,经过政府间谈判达成国际汞污染控制公约。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采取限汞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
有着多年国外工作经历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项目顾问张弘博士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美国30%左右的地区已经禁止或严格限制含汞血压计的使用,含汞温度计在该国也近乎绝迹。欧盟也已全面禁止使用含汞温度计,并且正在考虑对含汞血压计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
除此之外,包括菲律宾、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限制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的政策。
一小步与一大步
反观国内,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生产水银体温计耗汞109.25吨,生产水银血压计耗汞117.8吨,整个行业的用汞量达到227.05吨。
然而,与国际上对医疗器械中的汞“人人喊打”的情形不同,虽然国务院于今年2月正式批复了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汞被列为第一批重点防控的五种重金属之一,但是鲜有医院重视汞污染问题,或替换含汞医疗器械。
多年关注我国汞污染问题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医生王海龙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他曾争取到一家民营企业无偿捐赠的一批无汞电子血压计。然而,在寻找接收医院时,却遭到拒绝。
“一些医院以电子器械准确度低为由拒绝,还有的医院直接说‘不想找麻烦’。最后我还是通过私人关系,才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医院。”王海龙惋惜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3家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实质上的含汞医疗器械替换工作。
2006年,在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天坛医院开展了含汞医疗器械替换项目,其中北京积水潭医院已经基本将其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全部替换。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是国内首个自发开展含汞医疗器械替换工作的医疗机构。这家医院于去年8月启动“清汞行动”。具体参与方式包括替换该院大部分含汞医疗器械以及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清汞行动”是由民间环保机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发起,旨在预防汞污染、减少汞危害的环保公益项目。
该院护理部主任梁芳介绍,为了安全而准确地对本院含汞医疗器械进行替换,他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选择新生儿科、儿科、妇科、产科、综合科的7个病区,将含汞体温计、血压计与无汞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分析临床对比试验数据,以确立替代产品的可靠性;医院还对本院含汞医疗器械进行调查统计,制作出详细的数目清单;对护士等员工进行《汞泄漏应急预案》、《外溢汞管理办法》、《收集血压计、体温计外溢汞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截至今年3月,该院共替换含汞体温计400支、含汞血压计17台,共计减少用汞1250克。梁芳介绍,回收的含汞体温计与血压计被存放到金属盒中,储存在一间专门的仓库中,等待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对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清汞”工作,张弘认为,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一行动将对其他医疗卫生部门的汞污染防范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不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受访专家也对替代传统含汞医疗器械的新型电子医疗器械的稳定性与适用性表示担忧。
张弘解释说,他们制定了对于新型电子器械的标准使用流程,例如,在使用电子体温计时,要先在腋下夹3分钟之后,再启动开机按钮,听到结束声才能取出。通过对比实验,遵循这一流程,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像传统的含汞血压计,我们过一段时间会进行校准,但是在电子血压计的说明书中,根本没有提校准这件事,所以我们心里就没有底,不知道到底需不需要以及如何进行校准。”梁芳表示。
同时,梁芳还希望相关的器械制造商能够推出一些适合特殊病人的产品。她举例说,相比传统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口径更粗一些,无法插入肛肠,而早产儿的腋下脂肪特别薄,很难夹住,导致测量不准确。“所以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我们还是使用传统的肛肠体温计。”
除此之外,替换传统含汞医疗器械成本较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调查,一支传统体温计价格为2~5元,而电子体温计普遍为40~80元,有的甚至高达上百元;传统水银血压计普遍为60~70元,电子血压计则在几百元。可见,传统含汞医疗器械与电子医疗器械在价格上差距明显。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参加“清汞行动”是基于服务患者的良好初衷,但据一位参加项目的工作人员透露,该院作出这个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该院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这是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每年仅急诊人数就有50多万,效益很好,所以不会在意更换器械的资金。”该工作人员称。
不过,王海龙对于替换成本较高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对含汞医疗器械进行替代,最初投入的成本可能要超过替代前购置含汞器械的预算,但由于电子体温计具有不易损坏等特性,所以从后期维护、环境成本、补充损毁器械等方面综合考虑,无汞替代的成本还是要低于继续使用含汞器械。
他举例,巴西一家医院曾经做过统计,如果用无汞产品替代该院所有的血压计、壁式温度计和体温计,维护这些器械所节省的成本将在5年内抵消最初9000多美元的资本投资。之后,每年还将节省2000美元。
所以,推广无汞医疗器械不单是经济问题,还涉及观念、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需要综合长远考虑。
汞泄漏处理方法
处理漏出汞的医护人员要戴好防护口罩、手套;如汞滴较大,可用纸卷成筒,或用锡箔、胶带纸、湿润棉棒收集,将汞滴装在封口瓶中,液面可用甘油或5%的硫化钠溶液等覆盖,以防止汞蒸气蒸发。
当汞滴散落在缝隙中或十分细小时,可取适量硫磺粉覆盖,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汞,放置3~4小时后清扫,硫化汞为固体不能蒸发,因此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或用20%的三氯化铁(10%漂白粉溶液喷洒),此时流出的汞形成了无毒性汞和铁合金,放置1小时后清扫。
清扫污染垃圾,包括打碎的玻璃,装于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最后,用5%~10%的氯化铁或10%的漂白粉溶液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若汞滴散落在被褥、衣服上面,应尽快找出汞滴,并按上述方法处理,还要将被污染的被褥和衣服在太阳下充分曝晒;如皮肤不慎接触到汞,应马上用清水冲洗。
被污染房间的天花板、墙壁、空气,用加热碘熏蒸,或用碘分散在地面放置8~12小时,同时密闭门窗,室内人员退出。
处理结束后,应先通风后进入,以减少人体对残余汞蒸气的吸入,对回收的汞,提供给有处置能力的单位处理。
原标题:中国科学报:无汞化遇阻源自不想找麻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