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气田含汞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硫化物沉淀法,辅以水处理絮凝剂增加沉淀效果。国外研究了一些含汞污水脱汞新工艺:沉淀一絮凝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组合使用效果更佳,可脱除单质汞、离子汞和有机汞,脱汞深度可达1.O10_9mg/L级。借鉴国外含汞气田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经济高效的脱汞工

首页> > 水体汞污染> 技术> 正文

含汞气田污水脱汞新技术

2017-05-25 16:26 来源: 油气田环境保护 作者: 匡春燕等

摘要:国内气田含汞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硫化物沉淀法,辅以水处理絮凝剂增加沉淀效果。国外研究了一些含汞污水脱汞新工艺:沉淀一絮凝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组合使用效果更佳,可脱除单质汞、离子汞和有机汞,脱汞深度可达1.O×10_9mg/L级。借鉴国外含汞气田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经济高效的脱汞工艺,减少汞污染,对我国含汞气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

随着高含汞气田的生产和开发,含汞气田水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正常生产和危害操作人员健康。我国气田含汞污水排放须遵循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含汞气田排放水中不得检出烷基汞,总汞含量不高于0.05mg/L;含油量不高于5mg/L。

1气田含汞污水的危害

2008年美国S。Markwilhelm等[2]根据液体和气体中汞浓度的不同,在含汞废物的风险管理标准中将其危害性划分为以下三类:

◆低危液体汞含量低于5g/L(气体汞含量低于5ug/m3);

◆中危液体汞含量5~100g/L(气体汞含量5~50ug/m3);

◆高危液体汞含量高于100g/L(气体汞含量高于50ug/m3)。

汞及其化合物具有高毒性和腐蚀性,同时汞具有挥发及迁移性:含汞气田水中的汞能在常温常压下挥发到空气中,进入空气的汞一部分能在排放源附近的局部地区或区域范围内随降尘、降水沉降到地面和海洋,一部分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导致环境污染。含汞气田水中的汞以H92+、CH。Hg+、CH3Hg(0H)、CH。HgCl、C。HsHg+等离子形态为主要存在形态,易进人食物链,并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富集,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由甲基汞污染食物链引起的,2万多人受到危害,病人神经衰弱、痴呆和视力下降,小脑、大脑受损严重。人体血液中甲基汞的含量超过o.2mg/kg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2含汞污水脱汞新工艺

目前,国内气田含汞污水脱汞工艺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最多的脱汞工艺是硫化物沉淀法,辅以絮凝剂增加沉淀物的脱除效果。各种脱汞方法的特点见表1。

2.1沉淀絮凝脱汞工艺

沉淀一絮凝工艺可以去除含汞气田污水中的油类和含汞悬浮物。最常用的沉淀方法是硫化物沉淀法。初始汞含量超过10mg/L的污水,经硫化物沉淀后脱汞率可以达到99.9%。若通过精处理,如过滤等,污水中最低汞浓度可以低至10~100肚g/L[引。吴秀英H1采用硫化钠处理青岛电池厂的含汞废水,汞浓度可从25mg/L降至0.006~O.05mg/L。

用化学沉淀法易于快速去除大量的汞离子,当初始汞浓度较高时,可以去除99.9%的汞离子,但Na。S的使用量不易控制,过量时会形成可溶性汞硫络合物;Na:S过量程度监测较困难。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出水浓度往往达不到排放要求,因此此法仅适用于含汞量高的污水的初级处理。

絮凝法处理污水具有简便、高效、投资少等优点。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

近十年来,国内外在对污水处理絮凝剂的研制与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絮凝剂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逐渐由元机向有机化、低分子向高分子化、单一型向复合型、合成型向天然微生物型转化。目前国内用于污水处理的主要有聚合氯化铝、氯化铁及聚丙烯酰胺等。国外开发了一些复合型混凝剂或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既起凝聚作用,又可起絮凝作用。美国CETCO公司的Crudesorb处理技术主要针对油气田含汞污水的处理,研发的RM一10絮凝剂性价比高,应用广泛,只需一步即可去除废水中的乳化油、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悬浮固体等污染物。美国纳尔科(NALCO)公司研发的NALMET固一1689金属离子处理剂可以捕集废水中的汞离子,脱汞的加剂量一般为5~6mg/L,处理后污水中的汞含量可降至约1×10-9mg/L。

2.2吸附法脱汞

吸附法可以用于脱除污水中的单质汞、无机汞和有机汞,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排放量大的含汞废水,常用于含汞污水的深度处理。

目前使用最多的水处理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炭是通过活性炭上负载的功能基团对单质汞、有机汞、含汞悬浮物进行吸附。国产的活性炭脱汞率一般在10%左右。日本某生产蒽醌染料工厂曾采用活性炭吸附生产废水中的汞,原水含汞量为50~60mg/L,先加入石灰水搅拌、沉淀反应,在沉降槽中分离成沉淀和清液,通过石灰沉淀法可以去除96%的汞,清液中的含汞量降至1~3mg/L,再将清液送人粒状活性炭槽,吸附后废水中含汞量可以降至o。1~o.01mg/L,废水最后流人废水处理场,再稀释10~20倍后放掉。Huang等‘53用粉末活性炭探讨对H92+的吸附,得出在pH值为4~5时,可有效吸附初始浓度为o.2×10qmol/L的H92+99%以上。

目前国外研发了一些新型脱汞吸附剂,例如MERSORB@LW活性炭和Thi01一SAMMS吸附剂,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汞效果很好。

2.2.1MERSORB@LW活性炭

美国UNCONInternationalInc公司生产的MERSORB@Lw活性炭为用单质硫以专门的方法浸泡过的活性炭小球,抗高压,耐湿、耐干,比表面积达1000m2/g,脱汞率高达20%,常用于处理工业生产含汞污水和含汞地下水,可以将1000×10_9mg/L的含汞污水降低至1×10-9mg/L。

美国缅因州HoltraChem氯碱厂排放的污水曾超过EPA规定的汞浓度限制范围。采用MER—SORB@LW活性炭脱除污水中的汞:污水先经硫化物预处理、调节pH值和O.5弘m粒子滤波器,再进入MERSORB@LW汞吸附床床层脱汞,出水汞浓度降到低于O.05×10-9mg/L,达到了EPA的排放标准。工艺条件见表2。

2.2.2Thiol—SAMMS吸附剂

美国亚太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成功研发的一种带有硫醇基团的Thiol—SAMMs吸附剂,其脱汞对象主要为油气田生产水和凝析油,Thiol—SAMMS的脱汞效果显著,可以脱除单质汞、离子汞、有机汞、含汞的悬浮颗粒,脱汞率高达99%。

Thiol—SAMMS吸附剂处理气田含汞污水具有金属容量高,选择性强,反应迅速,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吸附密度的测量结果显示,SAMMS吸附剂可以吸附KI或硫酸盐溶液中汞的强络合物(如HgIa2一),吸附量达26~270mg/g。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项实验:使用Thiol—SAMMS吸附剂处理汞含量高达50mg/L的废物流,处理后汞含量降至低于0.2mg/L。

使用Thi01一SAMMs吸附剂从气田水中脱汞一般方案有:①安装一套单独的使用Thiol—SAMMS的塔系统;②在现有吸附塔中混入Thi01一SAMMS;③在含汞污水源头使用Thiol—SAMMS的小型撬装系统。

近年来,随着离子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离子交换树脂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离子交换树脂法出水汞含量可低于5肚g/L,常用于含汞污水的深度处理。处理含汞污水常用的离子交换材料主要有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和腐殖酸离子交换树脂等。

离子交换法常用于处理氯碱工业产生的含汞污水。一些处理数据表明,污水先经初步处理再用离子交换法进行二级处理所得到的离子交换效果最佳。有关数据见表3[6]。

在国外离子交换处理工艺中,使用大孔径、弱酸性的聚苯乙烯一二乙烯苯阳离子树脂处理含汞废水:污水先通过2肚m的预过滤器,然后进入离子交换装置脱除汞,处理后污水汞浓度从0.2~70mg/L降为1~5ug/L。

3脱汞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气田含汞污水脱汞新技术主要有沉淀一絮凝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絮凝法和其它工艺组合使用在处理含汞气田水应用较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根据气田水的水质以及汞的存在形态,在常规气田水处理工艺基础上,选择一种或多种脱汞工艺,实现含汞气田水脱汞。

泰国湾Arthit气田北部的污水处理采用旋流一絮凝一气浮处理工艺,该工艺能够去除气田水中多数含汞悬浮物和含汞油类。Arthit气田水汞含量为63~7219_ug/L,砷含量2000~4OOo弘g/L,气田水处理量1383.3m3/d。经此工艺处理后排放水中汞含量低于5pg/L,砷含量低于250ug/L。

国外许多地方都采用了沉淀一絮凝脱汞工艺处理含汞废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斯夸米什汞治理工程中,使用絮凝法处理9462.5m3的汞污染的地下水,添加氯化铁后,地下水中的汞浓度从15ug/L降低至1ug/L。

泰国国家石油管理局勘探生产公司(PTTEP)采用絮凝吸附法处理含汞含油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海水中,该方法能够使处理后的排放水中油和汞的含量达到泰国政府极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含汞量小于5ug/L,含油量小于5mg/L。可见,絮凝吸附工艺处理含汞含油污水安全可靠、效果显著。截至2002年,已经成功地处理了4200m3污水,并且将含汞固体废料安全运至后勤基地再进行处置[8]。

4结束语

气田污水中的汞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正常生产,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当汞含量超过规定限值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脱汞工艺将其脱除。

原标题:含汞气田污水脱汞新技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