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科学家在北极发现了大量天然汞,其数量是过去30年人类排放汞数量的30倍,而这一层冻土面临解冻的风险,可能会对全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称水银。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常温下即可蒸发。
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清单中。
科学家发现,阿拉斯加北部地区的汞数量约为7.93亿千克,研究人员估计北极冻土内的汞储量总和超过了16亿千克,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大的汞库。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全球气温升高,这层冻土有解冻的危险,一旦汞释放出来就会对北极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分散到整个地球。
人类已经知道,约 10 年前就开始融化的北极永冻土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的 30 倍——科学家最近还发现,它也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汞,俗称水银,一种足以引起严重神经疾病的毒素。
2018年2月5日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上的一份报告指出,有大约 79.3 万吨(±46.1 万吨,目前还没有非常准确的数字)的汞被冻结在永久冻土层中,“永久冻土层的汞含量是地球其他地方土壤、大气、海洋的两倍。”
而根据研究人员估计,永冻层所在的北半球冻土区域内的汞储量总和约为 165.6 万吨(±96.2 万吨),成为地球上已知最大的汞库。
永冻层是极寒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一个巨大的冰封装置,稳定存在长达一千年以上,对于环境扮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永冻层可以作为碳循环中的主要碳去处,防止碳滞留在地面和大气中,但是当全球变暖,微生物更加活跃,它们就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造成恶性循环。
永冻层里的汞是怎么来的?
汞是全球生态系统中能完善循环的唯一重金属,具有全球循环的特点,存在于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体中。通常来说,被植物吸收的汞在植物腐烂分解后会释放到大气中,但在北极地区,植物不会完全分解,而是进入土壤被冻结了起来。
汞的全球循环示意图 /《2013年全球汞评估报告》
“随着未来的冻土融化,这部分汞将释放到环境中,对人类和我们的食物供应产生未知的影响。”报告的合著者、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科学家 Kevin Schaefer 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
事实上在 2017 年 7 月的夏天,被称为人类净土的北极阿拉斯加苔原地区就已经发现汞污染。《自然》杂志当时公布的一项调查认为,人类活动是汞最初进入北极地区的始作俑者。
“北极是目前气温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增速约是北极以南地区的两倍。”这项调查的发起者,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大学环境、地球与大气科学系主任 Daniel Obrist 当时说。“这会导致更多的汞污染流入海洋吗?我们尚不清楚,而这正是令人担忧的地方。”
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开始,汞的人为排放就开始迅速增加,并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循环的速度。根据 2013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汞评估报告》(Global Mercury Assessment),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汞约占 30%,自然排放占 10%,剩余的 60% 为“再排放”,指的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排放到大气中的汞沉积到土壤、海洋、植被后再次释放到大气的过程。
这份报告估计,2010 年全球因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汞约为 1960 吨,其中“手工作业和小规模金矿”是最大的人为排放源,约占 37%,其次是煤炭燃烧(24%)。
从 1850 年代的美国淘金热开始,水银被淘金者们用来提炼黄金。这一手段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只不过地点转移到了亚洲、非洲、南美的 70 余个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至少有 1000 万淘金者(包括 400 万妇女儿童)在小作坊式的小型金矿工作,这里出产的黄金占世界黄金总产量的 15%。
“这是个快速发财的门道,”驻英环保人士 Yuyun Ismawati 2014 年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汞都是非法进入她的故乡印尼的,“挖到金矿石,就能赚到钱——但也会中毒。”
汞中毒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 62 年前折磨日本数千人的水俣病。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附近的一个渔村里诞生了一名叫做 Shinobu Sakamoto 的女婴,她三个月大时仍然抬不起头,被医生确诊为脑瘫。但水俣湾附近的死鱼、被当地人称为患了“舞蹈病”的猫则表明 Sakamoto 的病不只是脑瘫这么简单。
从首次发现水俣病到窒素公司停止生产乙醛的 12 年间, 该公司又向湾内排放了 80~150 吨甲基汞。
该事件触发的不仅是半个世纪针对水俣市新日本窒素(Chisso)肥料株式会社等工厂污染的诉讼,也推动了日本的环保改革,以及 2013 年各国要求对汞进行规制而签订的《水俣公约》。
直到 2017 年 8 月 16 日,《水俣公约》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缔约方才正式生效,即日起禁止新建的氯碱生产使用汞作为催化剂、禁止生产汞电池等等,而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也将禁止生产。
根据《2013 年全球汞评估报告》,中国排放到大气中的汞约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 3/4,相当于全球总排放量的 1/3,这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高度依赖煤炭能源的状况都密切相关。
代价已经显现出来。而北极冻土里的 79 万吨汞只是距离我们最遥远的一个,关于它所能造成的影响和风险的严重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我们认为,这代表了上一次冰河期以及之后的汞的积累。”最新的这项研究由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水文学家 Paul F. Schuster 主导,并和其他 16 名来自各个国家、大学及独立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Schuster 表示,此前科学家已经了解汞的全球循环会给北极带去汞,但“现有的计算大大低估了冻土中的汞(含量),这表明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北极地区在全球汞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还指出,如果人类维持目前的排放水平,北极冻土到 2100 年的融化程度会达到 30%-99%。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