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时候,要求北京市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做出表率,因此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部署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任务。北京环卫集团作为行业内规模与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链较为完备的国有企业,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努力推进了首都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
一、推进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是统筹兼顾,全面认识城镇固废的范畴和规模。应该说,在北京市颁布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就具有其先进性和前瞻性,这个条例将生活垃圾的范畴涵盖了城市固废的全体,将再生资源、建筑垃圾、地沟油等统一纳入,据测算北京市常规认识到的生活垃圾占不到三分之一,因此仅仅做好传统生活垃圾的收运体系是不够的,要分门别类做好固废的收运和处置,才能真正构建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二是两网融合。依靠相对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协同做好再生资源等其他固废的回收利用。着眼于垃圾产生、减量、分类、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有利于规范分类回收秩序、有利于降低分类利用的成本,构建符合北京市情的垃圾分类体系。
三是因地制宜,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城市。我们认为,特别是在一线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应该采用源头分类+工业化集中分选+末端分质处理的完整体系,其中,源头分类是决定末端高品质利用的决定性环节。源头要按照便利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引导居民完成“干湿分类”。干垃圾要更多的采用工业化集中分选模式,通过一定规模的集中分选,比如500吨以上,实现干垃圾的机械化分类、规模化利用。
四是要体系健全,坚持末端保障前端的垃圾分类模式,要分门别类建设不同的处理设施,既要有能源化利用的垃圾焚烧,也要有肥料化、能源化利用的生化措施,更要有填埋处理设施,对于可以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和低值可回收物,要通过物流打包中心、合理布局的末端处理基地,将再生资源制备成再制造原料,实现产业化利用的目标。以上末端设施应在大城市的周边城市中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统一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目标明确,实现垃圾分类的真正价值。纵观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垃圾分类的真正目的不外四个方面: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再生利用;二是有效防止污染,特别是二次污染;三是末端处理设施的无限膨胀;四是对人行为的一种教育。
二、推进工作的主要实践
北京市在充分研究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早在2011就部署了坚持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垃圾回收体系,将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紧密结合的工作。2016年,又率先由北京市城管委统一管理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的职能。应该说,北京市是中国最早提出和实践两网衔接模式的城市。
集团在市里的正确领导下,2014年开始进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环卫公共服务向社区、单位最前端延伸,将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源头减量、分拣运输、处理利用各环节全过程衔接,有效融合,构建起一个应收尽收、两网融合、分类利用、安全处理为目标,以政府主导、全面参与、法规保障、企业为主的城市垃圾治理体系。
一是在前端推动垃圾智慧人工分类,有效疏解首都人口。2014年以来,集团大规模进驻社区,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网络,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协同运行,主要实施“干湿分开”为目的,宣传教育与二次分拣为目的的垃圾分类模式,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社区厨余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统一运营的模式。同时将原有的垃圾楼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升级改造为“生态绿岛”,除再生资源的中转功能外,为废品回收提供交易便民服务、积分兑换的综合性服务。通过这种惠民服务的方式,降低规范化运营的成本。
集团还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了垃圾智慧分类平台,采取智能硬件、生态账户、互联网平台模式,内设可采集数据的智能厨余桶和再生资源回收柜,建立了“e资源”垃圾智慧分类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在线预约、上门回收、积分奖励、商品兑换等智能服务的多种功能,实现居民投递行为的实时奖励反馈,垃圾分类数据的实时分布、发布,垃圾分类去向的实时查询,打破了原有分类效果不对称的弊端,为分类量化考核奠定了基础。目前集团已经在北京市八个区覆盖垃圾智慧分类服务,建设生态绿岛10个,进驻社区800多个,政府机关单位、学校20余所,大型商超40余座,线下铺设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近千台,覆盖了居民30万户。通过延伸产业链,到垃圾产生源身边实现专业服务,将小、散、乱的局面变无须为有序,使得垃圾分类的回收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服务区域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回收人员数量。
延伸阅读:
北京生活垃圾今年将按区限额排放 超额部分“限排加价”
二是在终端进行分类集中收运,构建两网融合的分类运输网络。在前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组建绿色物流支队,与社区分类垃圾形成桶车直运模式,全面保证垃圾的分类及时清运、日产日清、规范化运输,积极探索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运行模式。在终端分拣打包环节,利用北神树填埋场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废弃物打包站,分选出可回收物,作为次级产品的原料进行再生利用,并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物流打包中心具有节点和计量的功能,与集团外部的基地衔接,具备资源可追溯的平台作用。
三是在末端进行分类处理,构建京津冀协同处置的再制造利用基地。集团统筹利用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污泥、园林垃圾、医疗垃圾等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循环利用园区,实现园区共建、设施共享,确保处理的分质化、协同化、专业化、标准化、融合化,同时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着眼于北京市再生资源和低值可回收物的主要种类,通过跨区域的运作投资,分别构建了北京市废旧纸张、废塑料、废橡胶、废织物、废玻璃的处理基地,建设高标准、专业化的废弃物资源再生基地,有效解决低值可回收物的处理利用问题。
今天的方案发布,我们将在分类方案的指导下,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在北京市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做出表率的指示精神,按照总体建设、顶层设计、法制同步、监管得力的要求,努力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延伸阅读:
北京生活垃圾今年将按区限额排放 超额部分“限排加价”
原标题:北京市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经验与实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