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通常采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模式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是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污染程度及特性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往往导致引进的国外先进修复技术设备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这就需要国内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污染土壤特点的实用性、经济性修复技术与装备,以推动土壤修复技术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引进修复技术设备易出现“水土不服” 环保企业呼吁扶持自主研发

2017-03-24 14:14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张杰

国内企业通常采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模式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是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污染程度及特性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往往导致引进的国外先进修复技术设备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这就需要国内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污染土壤特点的实用性、经济性修复技术与装备,以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刘正军建议,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加大引导与支持力度,建设土壤修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鼓励大型修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创建国家及省部级的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为国产化土壤修复装备创造示范应用条件。

政府还应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土壤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国家重大技术研发计划(课题)的申报及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重大集成技术设备的研发投入,加快实现技术的工程转化;鼓励土壤修复企业进入设备制造细分领域,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和规模化产能的先进制造厂商。

“我国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比欧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国内土壤修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湖南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表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购置价格昂贵,设备维护成本高,不能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原标题:引进修复技术设备易出现“水土不服” 环保企业呼吁扶持自主研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