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金山银山,现在满目疮痍,我要让它变成绿水青山,再变成金山银山。今年59岁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村民张汉修四年前提出要承包村旁的废弃矿山搞种植时,家里人起初一片沉默,接着就是一通激烈的反对声。淄川区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汉修开始从事煤炭生意,通过倒腾

首页> 环境修复> 场地修复> 报道> 正文

“倒煤”老板“修山”记

2017-03-01 09:3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袁军宝

“原来是金山银山,现在满目疮痍,我要让它变成绿水青山,再变成金山银山。”今年59岁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村民张汉修四年前提出要承包村旁的废弃矿山搞种植时,家里人起初一片沉默,接着就是一通激烈的反对声。

淄川区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汉修开始从事煤炭生意,通过“倒腾煤炭”,很快就成了周边知名的千万富翁。然而,近些年淄川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今年最后的两个煤井也将关闭。同时,当地规范矿山资源开采,关停了一大批私开乱采、破坏山体的小石灰石厂。

在此背景下,张汉修决定,不再“倒煤”,而是去修复满目疮痍的矿山,进行矿山修复,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张汉修不顾家人反对,2013年承包了村旁700多亩废旧石灰石矿山。在投入之初,张汉修就和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还到广西、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引进软籽石榴、南斯拉夫雪藕等多个高效农作物品种,计划利用当地富硒土地资源,发展富硒农业。

“理想很丰富,现实却很骨感”。山上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矿坑,最大的一个矿坑面积达100亩、深20多米,并且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为了修山,张汉修挖运土石十余万方;他还把电引上山,打了三眼机井,建成覆盖全山的灌溉水系。

这其中的投入自然很大。张汉修专门花了140多万元买了挖掘机,由于山上都是石头,仅挖掘敷设水管的地沟,就用挖掘机一点点挖凿了一个月。有时修一个几十平方米的藕塘,防水、水泥、人工等投入就得几十万元。几年时间,张汉修在这个山上已投入了1700多万元,这让他感觉到巨大压力。张汉修说,要想全部建好,还要再投入几千万元。

“我也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张汉修说。看着张汉修投入这么多却没有多少“回头钱”,村里不少人甚至家里人一度认为,这就是亏本的买卖,张汉修就是“愚公”。

但如今,张汉修有了更多自信。在他的这座小山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一株株楸树、黑松、水杉遍布山间;一片片大棚里的石榴树苗已经长成小树;大小藕池、鱼塘点缀山间,两个深井蓄水池也蓄满了清水,在阳光照射下碧波闪闪。他还利用矿坑建成一个3000多立方米的冷库,上面覆土后又种了果树。

“我种的南斯拉夫雪藕,不仅口感好,而且富含硒元素。一亩地能产8000斤,8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呢。”张汉修说,去年软籽石榴、红薯等也都获得了大丰收,仅红薯就收获了8万斤;今年猕猴桃、樱桃将结果;已培育的5万棵石榴苗今年也将进入销售期。

期间,张汉修还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将当地富硒产品卖向全国。

“修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张汉修已比四年前更为坚定。

延伸阅读;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原标题:“倒煤”老板“修山”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