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描述的是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对人健康的影响,将6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
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相对应的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2月24日早上5点,随着手机的“叮咚”声,“AQI突破100了!”的微信内容让8个人的清晨都不淡定了。青岛市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预报中心主任孙萌和她的同事们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看风向图、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在早饭尚未入口、离上班还有3个多小时的时候就投入研判、发布工作,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从今年开始,根据市环保局要求,一旦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100,也就是达到轻度污染级别时,预报中心就要对外发布提醒,为特殊人群提供出行指导。除了在办公室里的会商之外,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随时随地都需要他们8个人“开小会”,微信群也就成了他们在休息时候的第二工作现场,一天的工作时间早已远超8小时。
延伸阅读:
AQI“爆表”究竟是什么意思?揭秘AQI与红警的神秘关系
在预报中心,年龄最小的预报员是1989年出生的张玉卿。她和同事轮流值班,值班期间需要盯紧空气质量监测平台,记录包括PM2.5(细颗粒物)、PM10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6项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和分布情况。青岛共布设了24个大气监测点,每小时进行分析、数据综合,预报员们再做科研评价。
在预报中心,他们每天要与气象部门会商,还要跳出全市,参考中央气象台甚至国外的卫星气象图。会商的时候,预报中心的大幅电子屏幕上会同时呈现风向图、各监测站情况等4-5个小窗口,市民获得的PM2.5指数等信息就由孙萌这个团队和气象部门给出。
自2013年实施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来,孙萌对每次启动空气质量预警都印象深刻。1月1日,青岛启动了今年的第一次空气质量蓝色预警。而早在预警发布之前,市民已经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下降,济南、德州等地早在元旦之前就发布了应急响应。孙萌告诉记者,根据风向图已经大概判定污染会到来,但何时到达无法准确预计。“我们随时关注AQI的变化,根本没有要放假的心思,总悬着一颗心。”在孙萌的观念里,“启动预警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说了算。预警启动早了,会影响社会经济效率,启动晚了更不行。所以,什么时候启动,需要慎之又慎。对预报中心来说,提供准确的数据是相关部门启动预警的重要参考。”
污染天气会让整个团队处在紧绷状态,连续作战十五六个小时已是常态。而即便空气质量处于优良级别,该有的准备工作也不能落下。什么时候会起风?风从何处来?来得强不强?会不会带来污染?这些观察、记录的数据都是预报员们做科学分析的依据。
“对空气质量的预报分析,一半靠电脑,一半靠‘人脑’。”孙萌口中的“人脑”就是经验,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帮助她完成对风向图的分析和判别。她告诉记者,分析的难点是需判断污染何时到达,会在青岛待几天,污染的峰值会在哪个时段出现。而这些难点如果仅靠分析风向图是下不了结论的,“这就需要空气预报员参照近几年分析图谱的经验,可以说,这些风向图已经在大脑里排上了序号。”
在预报中心,除了老预报员张维东,其他人都是“80后”。这个年轻的团队还有科研的任务。长期的一线工作恰好可以丰富研究的成果——《青岛市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报告》。报告显示,城市扬尘对PM10的贡献率达到 29% ,对PM2.5的贡献率达22%。“这些分析结果会对城市治理做一些参考,是制定减排措施的依据。”
据介绍,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是工作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段。孙萌说,这个时段气象条件变化小,污染物难以扩散,加之外来传输的影响,预报的难度就很大,但对这个时段的观测和研判是科研的重要依据。“通过这几年的历练,如今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七成以上。”孙萌告诉记者。
延伸阅读:
AQI“爆表”究竟是什么意思?揭秘AQI与红警的神秘关系
原标题:揭秘:AQI是如何出炉的——记者探访青岛空气质量预报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