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冬天,雾霾多次袭击北京等大城市。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的预报已能较好地预告雾霾的来和去,公众可依此安排自己的日常行程。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进步,要归功于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辛勤工作。那么,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如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张建辉等专家回答了公众的疑问。
我国已有2800多个环境监测站
网友
请问,我国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能力现状如何??
张建辉:我国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的司机环境监测网络2800多个环境监测站、6万多人的环境监测队伍;已经建成涵盖大气、酸雨、沙尘暴、温室气体、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生态、噪声、辐射、土壤、农村环境等多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初步建立了人工监测、自动监测和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从监测数据采集到监测信息发布的全过程,多环节、多手段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中央本级“十一五”投入5.27亿元,“十二五”达到16.15亿元;大气网的建设,“十一五”末,有113个环保重点城市692个监测点,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到“十二五”末,有338个地级市的1436个监测点位,监测6个项目。“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空气监测发生质的飞跃。
大气颗粒物智能采样仪,用来进行PM2.5的监测采样
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有规范
网友
请介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位置选择有何讲究?一座城市设立多少个监测站为好?有些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设立在风景优美的景区,这会不会让城市整体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失真?
张建辉:城市空气监测点位的布置是有规范的,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主要是根据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进行网格化设点。另外,点位要有代表性,对站点高度、周围污染源也有要求,高度要在3至4层楼房的楼顶,周围不能有污染源,这些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至于站点建在风景区的话,部分公众可能是有误解。因为我们布点要有清洁对照点,比如北京的对照点就在十三陵,清洁对照点是不参与评价的。还有,即便有的站点设在某某公园,我们也要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要实地勘察,如果站点周围的树、草多了也不行,这对监测结果会有影响的。
公众可看到实时数据
网友
据我观察,空气监测数据是实时发布的,公众能否查询历史监测数据?比如要查询两天前的空气监测数据?总站正在改版的监测数据发布系统是否包含这方面的服务?
张建辉:现在已经有非常畅通的渠道来提供历史数据,就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信息来说,总站发布的是最权威的实时数据,公众看到的就是实时数据,之后还要经过技术的审核,有明确规范要求,技术审核后的数据也是向社会公开的。查看数据的主渠道就是总站的官网,也可以上环保部官网。
工作人员正在做无机污染物的分析实验
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已展开
网友
关于雾霾成因,说法不一,目前感觉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有人说汽车尾气是一大原因,贡献率很大。到底该信谁的?
张建辉:“雾霾”这词,我是很不同意的,雾与霾不同,这是从空气的相对湿度上来分的。我更倾向于“重污染天气”的提法。您说到的雾霾成因,其实是污染物来源解析的问题。
从2014年开始,以城市为单元,我国的环境工作者就在做颗粒物的来源解析,首先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开展,针对每个季度的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另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克斌教授,在做“中国大气复合污染源清单”的研究,他列出的污染源已经很全面了。有的网友宁可信吸引人眼球的说法,就是不信权威机构的说法。上面说到的开展源解析的城市,官方已经公布了它的污染物数据与成分。
原标题:环境监测工作者如何追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