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同比增加5.7个百分点,一组组数据,展现出2016年取得的环保成绩,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然而,随着环境治理复杂性与解决难度不断加大,今年将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逐步完善环保督察、垂直改革等制度,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让未来的环保督察效果更好。(2017年01月16日《人民日报》)
环境督察,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安排,旨在督促地方政府平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督促产能过剩的传统型企业尽快实现绿色转型。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扭曲的唯“GDP论”政绩观作祟,致使环保执法部门看地方领导的眼色行事,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境保护政策被污染企业“戏说”,污染企业与环保执法部门捉迷藏,“猫不捉鼠”也成了一种潜规则。如果不彻底打掉地方“保护伞”,绿色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督察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环保工作不积极、不落细、不落实,看任务对数字、打马虎眼,该核的数没核准,让不良企业钻了空子;该督办的污染事件没有及时跟进,能拖一时是一时,导致民怨沸腾,深为民众所诟病。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根子还在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上,要想根本解决,必须下狠心、动狠招,环保督察必须更加严格,“回头看”必须更加细致,“回马枪”必须更加精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说到底,“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这路那路,见行动才有出路”,各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容不得我们坐而论道,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在问题导向中见行动,在真刀真枪中见实效。
不舍青山,方得金山。近年来,通过中央环境督察和各地企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一些地方热衷上大项目、追求快发展,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去年,国务院通报了江苏华达钢铁有限公司和河北安丰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严厉问责。其中顶风扩产的安丰公司问题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建钢铁项目,这一行为在钢铁去产能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殊不知,这是一种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到最后资源环境不能承受不说,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这是全国各地环保督察的重点问题,也正是今年将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的关键所在。
就河北而言,“十三五”期间要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4913万吨,到2021年河北PM2.5浓度5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8.6%。其中,2017年目标为压减炼铁产能1714万吨、炼钢产能1986万吨。无疑,这涉及到环保和经济利益的纠葛,一些钢铁项目能否关停,还在于各种力量的博弈,但绝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环保。为此,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坚决化解过剩产能,“我们一定要强化使命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做好工作,让燕赵大地尽快呈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好景象!”
原标题:环保督察要杀“回马枪”意味着什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