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送走2016年最长一轮雾霾,又要在雾霾中迎来2017年。
2016年最后几天,记者收到了来自环保部的通报:受不利气象扩散条件影响,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5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将遭遇“跨年”重污染过程。
这一年,人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雾霾到底能不能治好?想起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张昭发问,刘备没得到你孔明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如今有你辅佐,怎么反而弃新野、奔夏口,没了容身之地?诸葛亮则回答道,这好比人染沉疴,要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再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方才病根尽去。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环境状况似乎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过去一年,环保部所做的就是像诸葛亮那样,一边“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一边“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治标,就是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治本,则是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完善环保制度体系。无论哪一种,如今都到了“触动灵魂”的时刻,过去那种依靠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回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环境成本时代逐渐来临。
全力推进污染治理
2016年仅有的两个7天长假,环保部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班。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环保部通报,受烟花爆竹燃放及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除夕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空气污染过程。2016年10月2日凌晨,“十一”长假第二天,环保部又连夜紧急召开空气质量会商,部署应对京津冀部分城市的重污染天气。
距离“大气十条”的发布已过去3个年头,眼看2017年“大气十条”的大考就要来临,但雾霾依然在中国大地上肆虐。
仅仅是10月,2日、11日、17日,华北地区就连续遭受了3轮重污染天气侵袭。而12月中旬的一轮,则有40个城市都发布了相应级别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
雾霾频发,环保部专项督察也成了常态。每次重污染天气一来,环保部就派出数个督察组,赶赴重点地区开展督察,检查各地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并对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此外,2016年10月22日和11月10日,环保部长陈吉宁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往年每到秋冬季节,环保部关注的重点似乎都集中在京津冀区域。今年,则把目光投向了更多地方。
2016年11月2日起,环保部相继派出12个督察组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开展督察。结果发现,东北地区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的问题。哈尔滨市严重污染持续26个小时,AQI达到500持续14个小时,但按照该市的预警分级标准,仅仅启动了蓝色预警。
同一天,环保部还点名批评了太原市、曲靖市等10个城市,原因是当地环保部门没有提高环境执法力度。
11、12月,河北省迁安市政府和企业连续被环保部点名批评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应急响应启动后部分企业未采取任何实际减排行动,检查内容流于形式;第二次则由于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恶意应付检查,在督察组离开现场后,重新开启烧结机、竖炉。
重重压力之下,11月9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对传输通道城市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及定州、辛集市下达了号称“史上最强”1号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决定对水泥、铸造、钢铁、火电、焦化和锅炉等重点行业实施生产调控措施。作为一种政府公文,调度令以前一般都用于抗洪抢险等救灾场合,针对环境治理下达在全国尚属首次。
如果你曾在2016年11月17日-12月31日期间到访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还会发现,这里的公交车免费乘坐,建筑工地一律停工,很多企业也停产了。这是因为在河北省1号调度令的基础上,石家庄又开展了“利剑斩污行动”,全城治霾45天,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等七大行业全部停产,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单位错时上下班。
“综合来看,大气污染防治中比较容易实施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难啃的骨头’。”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
完善环保制度体系
如果光是忙于污染治理,那么环保工作永远都是疲于应付。好在,2016年环保的制度建设也收获不小。
有人发现,今年秋冬对于重污染天气的预测更准了。“十一”之前,环保部曾经预测,10月1日至4日白天,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0月4日夜间至7日,由北向南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区域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而事实上,“十一”期间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也基本与这一预测吻合。
延伸阅读:
战霾关键局 |《财经》封面报道
廊坊环保副局长:治霾只能用笨办法 宁可不要12月份GDP
预测之所以更加准确,是因为环保部建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理决策平台”,该平台集成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应对措施清单、企业活动信息和在线监控数据、热源遥感情况等环保大数据,提升了大气环境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水平,使得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减排。
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制度。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内称之为“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9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推进省以下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和国家事权上收工作,实现“谁考核、谁监测”,解决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防止行政干预。
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这是落实企事业单位环保责任的重要制度。今后,我国将形成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
12月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生态环保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临近2016年年底,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又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实行环境保护费改税,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
各项制度当中,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尤其广泛。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小试牛刀,就取得了很大反响;7月,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正式启动,8个中央环保督察共立案侦查207件,问责3287人,罚款1.98亿元;到了11月,2016年第二批环保督察工作再次出发,截至12月10日,7个督察组已办结案件1893件,问责687人,罚款6614万元。
12月6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解读《“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时表示,“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进的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中,目前已印发实施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2016-2020)》和《“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对9个省份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在7个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此外,还编制完成了《环境保护部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方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也已于2016年11月1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其他改革举措则在有序推进中。
环境成本时代来临
无论是全力推进污染治理,还是完善环保制度体系,都到了触动利益的阶段。
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多地方政府都习惯于“发展优先、环保靠边”,而这种发展方式如今已难以为继,环境成本开始逐渐显现。
2016年12月12日,有传言称,因为供应商被环保风潮逼停,导致美的集团发生大面积停产,美的集团为此不得不向佛山市政府发出求助函。虽然随后美的集团官方对此进行了辟谣,但这一事件还是在广东制造业引发强烈震动。
此前,来自环保的压力已经让一些企业不堪重负,以东莞一家月产值3000万元的瓦楞纸板厂为例,实行煤改气后,每个月需增加100万元的成本,几乎吃光了所有利润。因此,很多老板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会放松环保监管,给企业以喘息之机,而事实上部分行业也出现了环保监管松动的迹象。
但是,中央环保督察打碎了这些企业的幻想。2016年11月28日-12月28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进驻广东开展环保督察工作。进驻期间,督察组动用无人机检查,抓捕环境违法嫌疑人,高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截至12月9日,广东省各地已对586家企业责令整改,立案处罚企业587家,拟处罚金额2025.3万元。
2016年3月11日,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陈吉宁在回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时曾表示,如果做一个坐标,横坐标是环保,纵坐标是经济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已经落在了第一象限,经济发展也好,环保工作也好;但是还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在第二象限,经济发展起来了,环保没做好;还有个别地区,经济没做好,环保也没有做好,反而经常抱怨因为抓环保经济滑坡了。
“环保工作解决经济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形成一个内生机制,推动我们的发展从第二象限、第四象限进入第一象限,而不要掉在第三象限。”陈吉宁说。
延伸阅读:
战霾关键局 |《财经》封面报道
廊坊环保副局长:治霾只能用笨办法 宁可不要12月份GDP
原标题:环保部“霾”头苦干成绩单 大气污染防治接下来要啃“硬骨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