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环境污染防火墙的环评制度即将迎来巨变。一位接近环保部的人士近日告诉记者,环保部正在研究构建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变过去以环评制度为主要抓手的环境管理体制。不过,现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目标和定位还不明确,与其它主要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缺乏足够的内在联系,难以构

首页> 环境监测> 评论> 正文

媒体:环评制度本身在日渐崩塌

2016-08-23 14:36 来源: 环评爱好者网

被称为环境污染“防火墙”的环评制度即将迎来巨变。

一位接近环保部的人士近日告诉记者,环保部正在研究构建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变过去以环评制度为主要抓手的环境管理体制。

“不过,现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目标和定位还不明确,与其它主要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缺乏足够的内在联系,难以构成一整套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所以需要设计全新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上述人士表示。

环评何去何从?

奋斗7年,王迪终于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

2009年,他第一次参加这个考试,当时甚至连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都不知道,最终结果也是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随后的几年,他有过没怎么复习却拿了高分的惊喜,也经历过认真培训却成绩低迷的失落,曾经欲哭无泪,曾经信心爆棚。不过,考试的结果都是一样——没通过。

今年,王迪从3月份开始复习,背法律、做案例,考试的时候怀着一颗平常心,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成绩下来,他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法律考了150分,案例考了79分,通过了!

王迪的例子并非个案。一位不愿具名的环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环评工程师考试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了11年,其间考了四五年没有通过的考生比比皆是,确实比较难。

但戏剧性的是,虽然这些考生为了环评考试皓首穷经,但环评制度本身却在日渐崩塌。前不久,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按照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高效、降低成本的目标,现在十分“强势”的环评制度将逐渐被简化。同时,“十三五”期间,排污许可制度的地位将进一步被强化,并逐渐成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

消息一出,就在环评圈子里引发轩然大波。大伙纷纷感叹,环评人要失业了,没饭吃了,准备转行吧!

乐观的人觉得“不至于,总不能让这么多人失业吧。”但也有人说,全国的环评从业人员也就几万人,还没有一个大的工厂人多。记者查询环保部数据中心官网显示,截至8月18日,全国登记在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总计10170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环评不会取消。在项目环评简政放权的同时,环保部也强化了规划环评的地位。刚刚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要根据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同时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还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

改革风暴

去年以来,环评领域就刮起了改革风暴。

2015年初,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规定除海洋和重大项目环评外其他项目环评改为后置审批,这表明我国环评制度已经开始松动。

同年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社会公开承诺: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截至2015年底,这一承诺已经兑现,全国各地还完成了140家环评机构的脱钩工作。

当年9月,时任环保部副部长的潘岳时隔7年后再次分管环评,并推出一系列环评改革的政策、措施;9月25日,环保部开展专项整治出租出借环评资质行动;10月9日,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10月13日,通报2015年度环评机构检查情况;10月18日,又对部分省(区、市)重点化工园区及涉危、涉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环评专项检查。

进入2016年,2月18日,陈吉宁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今年还将有200家环评机构脱钩。按照方案要求,省级及以下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要分两批分别于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全部脱钩。到2016年底,“红顶环评机构”将全部退出环评市场。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这些脱钩举措对“体制内”的环评工作者影响很大。过去,很多环评机构都是各地环科院所的下属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脱钩后,这些单位的环评工作者大多倾向于留在“体制内”,这样就不得不放弃环评业务。这部分从业人员大约占整个环评行业的三分之一。

环境管理制度之变

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经坦言,“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作为从源头预防建设项目污染和破坏生态最重要的一项环保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直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抓手。

不过,由于政府部门在环评工作中“重审批、轻监管”,导致很多环评报告的信息都存在虚假情况,环评机构也成了协助造假的“帮凶”,用陈吉宁的话说就是“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为此,环保部决定改革以环评为核心的整个环境管理制度。2015年12月4日,在“排污许可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陈吉宁表示,环保部正着手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并强调要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进一步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夏光也表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按照这一思路,环评需要被简化和改革,剥离掉不应属于它的职能,让环评成为企业自主行为,政府不再审批环评。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记者,过去,环评类似于营业执照,只是孤立地确认排污合不合法;改为排污许可证后,会根据这一地区的环境容量核发许可证,如果环境容量不够就不发了,这样一来环境管理就与环境质量挂钩了。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也表示,过去在环评制度下,企业上一个项目只要环评报告通过就可以了,环保执法来了,环保设施就打开,走了再关上;将来颁发排污许可证,政府规定企业一年只能排多少污染物,企业则要根据自己的审计报告向政府部门“自证清白”,这样就会促使企业自觉控制污染物,减少排放。

原标题:媒体:环评制度本身在日渐崩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