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土十条》要求,(二十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和(二十六)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有所提高,但是装备水平较差,可靠性不高,二次污染防治不力,土壤修复材料种类不少,价格差异大,不重视长期效果的监测。而且,实际土壤修复工程经验较为缺乏,精细化程度不足。
特别是在农田耕地修复方面,尚未有工程化运用的技术。公开报导的修复试点显示,花费每亩2万元的广西环江项目两年让核心示范区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含量下降幅度超过10%;每亩修复价将近50万元的浙江台州项目花了整整两年使得土壤污染危害风险降到了安全水平。然而,中国环境修复网的调查表明,近80%的从业人员不认为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土十条》总体思路的重中之重,就更容易把握技术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方向。
无论是万亿还是几十万亿市场,无论是调查评估还是土壤标准如何,最终还是要依靠土壤修复技术的进步来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污染问题,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土壤修复技术?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原位加热、土壤淋洗、原位化学、植物修复、原位微生物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全力研发和推广的土壤修复技术。
延伸阅读:
土壤污染修复用什么技术来支撑
原标题:贯彻落实《土十条》 推进土壤修复技术研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