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下午,“第三届新形势下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论坛”于环博会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5-M47会议室举行,论坛共有超过200余人次入场听会。
近年来,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广受行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环节,始终受困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客观条件限制,在我国国内尚未得到较为完善的解决。为进一步促进行业最新技术交流,分享成功地区的成功案例,探讨污泥围城的破题之策,自2014年起,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南方国家水中心、国家污泥联盟等单位委托《净水技术》杂志社,共同于中国环博会上组织策划新形势下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论坛,借环博会聚集全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境的相关人员齐聚一堂的良机,搭建开放式的交流平台,近年来广受关注和好评。
今年第三届污泥论坛共聚焦三个专题。
首先会议分享了上海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由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部裘湛经理到会分享。上海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415.8万吨/天,目前以污泥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为目标。然而由于污泥出路较为单一,除采用焚烧处置外,污泥深度脱水后填埋仍是主要的处置方式,受填埋库容制约,脱水污泥处置需求与处置能力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上海当前迫切需实现污泥减量化,并快速实现新建工程的效益。对于以上海为例的大城市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专家提出了土地填埋不是最优选择,干化焚烧可作为首选方案,工程实施需要与规范形成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步,并因地制宜做好技术储备的建议。
随后,论坛重点关注了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处置。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处置,以热水解+厌氧消化组合工艺为热点,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次论坛由四川深蓝环保的靳志军技术总监和上海同济普兰德的鲁骎副总经理,分别结合各自企业技术优势和成功案例,对热水解+厌氧消化组合工艺进行了剖析和分享。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以热水解作为厌氧消化的预处理前序工艺,对提高污泥的沼气产量、实现较为彻底的卫生化、降低污泥粘滞度、实现高含固厌氧消化,有显著的效果。与堆肥/生物干化、加热干化、干化焚烧等减量化工艺相比,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的优势。两家公司所分享的淄博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10万吨/年)、丽江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50吨/天)、长沙市污水厂污泥集中处理工程(500吨/天)、镇江市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260吨/天)均已投产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论坛的第三个关注重点是污泥的稳定化和减量化技术。作为承上启下,上海 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朱南文教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各项最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享了微生物-水蚯蚓联合的原位削减污泥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泥自高温微好氧消化技术、强化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的电化学预处理技术、污泥除砂技术、污泥填埋固化预处理技术、无需加水稀释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从相关新技术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并不是某项单一技术一劳永逸予以解决的简单问题,根据不同污泥特性、不同处置出路,通过不同的工艺选择和最合适的与处理工艺的搭配,可能达到更加的处理处置效果,但仍需要通过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的不断研发和中试,去探索相应的工艺组合路线。
中大贝莱特公司的王德忠副总经理,通过对其公司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板框 压滤机、新型超高压污泥处理压榨机的介绍,分享了污泥减量化处理处置的经验和案例,指出填埋、焚烧和堆肥是目前较为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并分别针对不同处置目标的组合工艺,进行了优劣势和运行成本的对比分析。
论坛的最后,重点关注了污泥稳定化这一话题。在我国,虽然以厌氧消化为主的资源化手段受到了更多地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占我国绝大部分污水厂比重的中小型污水厂,厌氧消化并不具备实施的经济可行,为满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目标,污泥稳定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赵雄经理,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中心张鑫博士,分别就前端污泥减量和污泥臭氧稳定化技术展开分享,介绍了以臭氧为载体,实现对污水或污泥的高级氧化,通过降低有机物含量实现污泥减量化的研究成果。由南方国家水中心所研发的污泥臭氧稳定化技术,通过对污泥微生物细胞的“破壁”,进一步得到了高碳源的上清液,经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后,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脱氮效率,有相当可观的应用前景。
会后,会议主办方邀请相关专家、企业代表、行业同仁共同参加了交流酒会,在论坛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进一步充分沟通、交换供需信息、达到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效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