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要点:
2007年以来五种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下降,重点区域防控成效较好。不同省份、区域、行业、污染物排放之间差异性和两极分化趋势突出,未来将通过重点防治使土壤、场地、地下水重金属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一、 总体进展现状:
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各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20.8%;重点区域排放量下降31.3%;全国地表水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情况基本保持稳定,2014年上报的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均未出现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现象;2014年发生涉重金属环境事件4起,其中较大事件3件,一般事件1件。
二、两项较好的表现:
以重点区域为资金支持重点,重点区域防控成效较好:2012年,国家财政下达16亿,专项用于20个重点防控区域的支持:2011-2014年,因素分配下达到各省的国家重金属专项资金中,初步估计85%~90%的资金用于重点防控区域的整治:2015年,国家财政竞争性方式,支持30个地级城市38个重点防控区域28亿;实践中形成转型升级模式、产业退出与修复模式、综合防治模式三种。
排放量控制情况总体较好:2014年138个重点区域五种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较2007年下降31.3%,是完成“十二五”重金属削减目标的重要保障;74%的重点区域完成2014年下降12%阶段目标,其中71%重点区域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要求下降15%的目标。
三、主要问题:
“十二五”涉重行业快速发展和“十三五”发展不确定性造成重金属削减形势复杂,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弹风险,当前重金属排放总量处于高位,是根本风险所在。
省份、区域、行业、污染物排放之间差异性和两极分化趋势突出。受整体法制环境等因素制约,涉重行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环境管理较粗放,距离稳定达标具有较大差距
重金属环境质量改善缓慢,河道、场地、农田等累积性环境污染和风险问题突出。环境监管能力和科研能力、管理技术支撑能力较弱
四、“十三五”防控新要求
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环境质量达标
力争:充分关注企业安全与卫生距离范围外大气环境介质、水体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物达标性;土壤、场地、地下水重金属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遵循风险防控的“预防”“治理”“控制”思想
五、“十三五”主要思路
核心:认清重金属削减、质量改善、风险防控、健康改善四者关系
特点: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思想
四大思路:以成效为导向,分区分类深化区域整合,优化调整“退出一批、提升一批、控制一批”等三个一批分类;加快推动部分区域重金属环境质量改善,包括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质量改善综合示范和环境示范工程,大力开展区域重金属环境质量检测优化调整;全面深化推动重点防控行业综合整治,深化涉重园区管理、向产排污强度管理进行深化;稳定重金属突发风险防控成效,全防全控与饮用水源保护、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风险防控;强化激励与约束政策,细化等量削减和倍量削减政策,开展基于产排污强度的企业领跑者制度。
原标题:中国环博会会议纪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