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论坛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管理、修复及土地再开发等问题慢慢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成...
论坛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管理、修复及土地再开发等问题慢慢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显,如何尽快获取专业有效的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怎样选择先进适宜的场地修复技术,正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热点。
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中国生态修复网、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于2016年5月6-7日在上海博雅酒店圆满结束,共约400人参加此次盛会。
论坛日程
5月6日 星期五
1. 08:00-09:00
参会代表报到
2. 09:00-09:30
开幕式
主持人:
黄沈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介绍了论坛的基本情况并逐一介绍了与会的领导与主要专家学者,介绍了为本次论坛做出贡献的相关科技公司。
领导致词:
吕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处长
马兴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孙建,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巡视员
夏德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领导们分别介绍了各自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表达了对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的展望。
09:30-11:50
主题一:场地修复论坛主题报告
主持人:黄沈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俊丽,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研究员
1. 09:30 - 09:50
中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需求探讨
骆永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国家863计划对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的资助近年来逐步增长,项目类型逐渐由零散向一般-重点-重大-专项转变,预计未来几年来国家会在这个方向上投入超过5个亿。总结来看2001-2010年期间中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体系,我们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十二五”期间“863”计划的重大项目“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示范”的11个课题是很好的示范,形成这样工业场地-农地、土壤-地下水、有机-重金属、多技术-多材料-多装备系统集合的研究项目应为未来的主要方向。
目前土壤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和有机物两者的比例基本持平,但相关的修复研究工作中前者明显少于后者,需我们要未来做出改变。
中国现在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还不够规范化,未来我们应在行业内构建污染调查→技术选择→修复设计→修复施工→验收监理→修复后评估这样的规范化流程。
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科技研究专项的思路需要科学技术监管三者结合,形成 有机联系、链条式设计的整体系统。
在进行专项设计时应结合国家需求确立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领域,据此确立重点任务布局,顶层设计中需要结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行业类型、污染程度,支持分区-分类-分级管理和防-控-修复技术应用。
未来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需求为主线,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形成适合国情的标准和技术体系,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为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与重点内容为以下五点:
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科研穿心能力
创新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体系
创新建设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技术体系
形成分区分类分级的土壤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模式
提高土壤污染放置的管理技术水平
总之,未来我们需要从决策、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实现土壤修复技术理念的方向性转变,创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修复土壤科学
2. 09:50 - 10:10
溴系阻燃剂在上海地区典型环境介质中的存赋现状及迁移特性研究
钱光人,上海大学 教授
研究背景
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溴系阻燃剂可以通过大气颗粒扩散等途径进入人体,其毒性形成健康风险
上海地区研究现状
上海河流沉积物中分布:
低溴代污染物污染不严重,各河流两岸也没有明显污染点源。夏冬季节对污染物含量有影响,但不明显。调查的上海三条河流中七种溴污染物比例基本一致,但该比例随季节发生变化。这些沉积物中存在的生物没有对此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毒性。上海各工业园区中同分异构体展现了相似的成分特征,可能是因为这些园区使用相似的溴阻燃产品。
上海土壤中分布:
溴系污染物广泛存在在各处土壤中,含量水平低于欧洲地区,高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另外道路中的溴污染物含量低于市内其他地方
其对人体的暴露途径比例中, 非饮食摄入》皮肤接触》呼吸摄入
人体中分布:
人体血液中高溴代BDE降解为低溴代,PBDEs不能代谢羟基化
非电子拆解头发样品中溴污染物含量低于电子拆解区,女性头发样品高于男性,另外,部分样品中溴污染物含量与室内灰尘含量有相关性。
3. 10:10 - 10:30
集中提问&茶歇
4. 10:30 - 10:50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的若干思考
朱永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目前针对有机污染的修复方式有物化修复、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等。在工程型修复技术方面,目前国际上已经比较发达,我国需要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价和优化,加强适用的成套设备的开发,完善市场。
即使是严重污染的污染场地,仍有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可能。例如采用生态修复及生物修复等手段,强调生态设计,结合生物能源,使其产生价值。我们需要从稳定生态系统的角度下构建新的技术系统,要把城市和城郊统筹考虑,加强城市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在治理土壤污染时,要把生物阻断与化学阻断相结合,例如将低积累品种作物和土壤改良剂的结合,生物治理是很好的手段,通过水分管理和植物品种改良等手段控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未来我们治理土壤污染需要着力的方向:
用系统思维看问题,考虑其耦合性、关联性、综合性,把土壤污染结合其他污染去看,结合先进的材料科学,如碳纳米颗粒、生物技术等来做。另外我们,我们对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还不够成熟,要从人体健康风险的角度考虑新的诊断方法,诊断时要考虑物种间相互作用,考虑生态风险问题,从基本规律认知角度改变传统的思维是关键。
5. 10:50 - 11:10
土壤有机污染缓解与修复
朱利中,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有机污染物存在多介质界面行为,传统线性理论不能诊断土壤污染风险,我们要根据土壤有机污染特征,探索非线性界面行为的微观机制,建立界面行为预测模型。
我们现在需要开发有效实现土壤有机污染环节与阻控,增强土壤吸附固定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给予界面行为调控的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集成技术
6. 11:10 - 11:30
稀土尾矿库地下水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修复示范
陈梦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稀土金属冶选尾矿库中特征污染物包括:氟化物、硫酸根、氯离子、氨氮、稀土元素等,尾矿库渗漏将对周边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该研究的目标为:依托包钢尾矿库作为研究示范基地,开发已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构建基于渗透性反墙理念的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建立示范基地,为尾矿库周边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
该研究区调查面积为6km×8km,调查深度最深为30m,共有18口监测井,每半年检测1次,共监测4次。通过监测发现,包钢稀土生产工艺产生大量SO₄²﹣废水排入尾矿库,确定SO₄²﹣为包钢稀土金属冶选尾矿库渗漏地下水污染因子。针对中试区域采用单孔抽水方式进行抽水实验,测定渗透系数。利用软件模拟硫酸盐未来10年、50年在地下水中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尾矿库所在位置地下水位略高于其周边地下水位。利用软件模拟预测SO₄²﹣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及浓度变化,保守结果表明。10年硫酸盐不会迁移到黄河,而50年后,硫酸盐会迁移到黄河,对黄河产生不良影响。
在实验室进行小试研究,在尝试过各类材料后,考虑修复效果、经济与适用性,选择生物炭:沸石:D301为1:1:1的材料作为活性填料。随后在现场进行中试示范,将活性材料安装在垂直污染羽流向的注射井中。反应三个月后,注射井中内各类污染物例子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达成了治理污染的目的。
除了这个案例以外,现在还有众多的类似的成功案例,这种方法低能耗,低成本,设备需求量小,具有推广价值,是可复制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
7. 11:30 - 11:50
集中提问
8. 11:50 - 13:30
午餐
13:50-17:50
主题二:场地修复前瞻技术与典型案例分享
主持人:黄锦楼,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洁,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所长/高级工程师
1. 13:30 - 13:50
热解吸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及展望
谷庆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热解吸技术也称为热脱附技术,操作灵活,稳定,设备化程度高,处理范围广,效率高,对土壤结构破坏相对较小。但同时它也存在需要对土壤预处理,易出现二次污染,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热解吸技术根据处理位置可分为原位及异位,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低温热解吸和高温热解吸,根据加热方式可分为直接加热式和间接加热式。面前热解吸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工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利用热解吸技术处理六氯苯等污染物的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贵州万山地区汞污染严重,利用热解吸技术处理这里的土壤样本的结果显示,400度条件下处理时间60分钟,土壤中汞浓度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汞污染土壤强化修复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原土性质变化不大。
热解吸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挥发性、半挥发性的各类污染物,在未来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可能的废热、余热来进行土壤修复,通过提高尾气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污染土壤成本,研发快速组装、模块化的可移动式热解吸装置在未来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热点。
2. 13:50 - 14:10
新型改性蒙脱土对土壤重金属铬的稳定化修复:浸出酸度的影响
杨洁,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所长/高级工程师
研究背景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污染场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工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等。大量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形成了巨大的生态隐患。近年来中国内地也发生了很多镉污染、儿童血铅事件更突出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的严峻。异位治理技术是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流技术,80%的污染场地依旧选择开挖处置。
以天然蒙脱土为基础的改性材料在稳定化方面的应用表现出巨大优势。蒙脱土来源广泛,改性方式简单多样,改性后性质稳定,是优质的修复材料。
铬污染主要来源为劣质化妆品原料、皮革制剂、金属镀层等,特别是六价态的铬有很强的污染毒性。
有机改性蒙脱土结构团聚,表面板结,能有效负载有机阳离子,随着改性程度的提高,有机改性蒙脱土中的有机阳离子含量增加。
TMA随改性程度增加,总孔容量上升
两种改性蒙脱土H-Monts和T-Monts层间距较改性前均有增大,TMA随着改性程度提高层间距基本不变,HDTMA随着改性程度提高层间距不断增大。经研究发现,H-Monts为非专性吸附,T-Monts为专性吸附。
对铬的稳定化效果取决于改性后对两种官能团的影响。
3. 14:10 - 14:30
工业场地污染防治工作探讨
张俊丽,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场地污染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场地污染防治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场地风险突出,管理基础薄弱。在法规制度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专项法律法规,仅有一些意见、通知。我国的场地污染防治体系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污染责任难以界定和追究。修复场地污染耗时烧钱,无保障资金,整个修复产业普遍存在着不重视调查评估,乱治理,修复后风险无人管的问题。
我国场地风险管理探讨
对单个场地应在自然科学上和管理范畴上都完成污染治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内。对多个场地应该按风险高低确定优先管理的对象。总体思路上应综合源头严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分级分类管理。实践中需要管理者认知的转变、能力的提升。
下一步工作建议
努力构建风险管理保障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重视管理者及从业者的能力建设,发展技术支撑保障。
4. 14:30 - 14:50
面向污染场地的药剂设计开发与30年日本修复经验
李泽唐,大连润鸣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润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监
日本土壤修复行业略要
由于痛痛病、东京铬矿渣污染等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日本对土壤污染的重视,80年代末期相关的行业开始出现,2003年土壤污染对策法的实施表现了日本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目前日本土壤修复公司市场规模巨大,就业人员较多。
面向污染场地的药剂研发-因地制宜
目前中国有70多种性质不同的土壤,对各类重金属的吸附情况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污染土壤其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比较大,出于修复成本控制的考虑,不能采用一概多加修复药剂的手段。
润鸣公司一般通过污染场地采样调查场地资料,结合小试试验和中试现场服务研发专门针对性的修复药剂,最后批量生产药剂实现经济价值。
5. 14:50 - 15:10
原位热脱附技术与工程应用
龙涛,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主任
原位热脱附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由石油开采行业产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污染场地的修复。通过升高污染区域的温度,改变污染物的物化性质,促进土壤污染物脱附进入气相,再被抽提脱离地下环境。原位热脱附技术广谱、高效,可同步处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无二次污染,不影响场地承载力,系统灵活,优点很多。
原位加热技术按照加热方式可分为蒸汽加热(SEE)、电阻加热(ERH)、热传导加热(TCH)等,按照加热温度可分为高温技术和低温技术。它由供能系统、、加热系统、抽提系统、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
目前全球已经有很多人、原位热脱附的应用实例,如法国2010年对某废弃加油站的修复治理,比利时2011年对某高层公寓地下室以下区域的治理等。
最后龙涛副主任以苏州中试修复地块过程为实例详细讲述了原位热脱附技术的应用过程。该地块修复面积为100㎡,修复深度达到18米,土层分布复杂,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龙涛副主任讲述l了针对目标进行原位热脱附工艺设计过程,然现场设备的安装、布置过程,现场测得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最后对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进行了分析,该地块最终被成功治理。
6. 15:10 - 15:30
集中提问&茶歇
7. 15:30 - 15:50
场地概念模型 - 场地污染修复的基础
吴勇,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副总经理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工程,涵盖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数据统计,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等,场地概念模型是成功修复的基础,是链接整个调查修复的有效工具。只有了解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调查的投入,是对整个修复成本的节约。
环保部门特别是地方环保部门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是现阶段规范市场最有效的手段。合理的修复目标的制定必须基于场地条件,开发目的,工程的可实施条件。新兴环境修复市场的培育需要环境监管部门,政府,开发商,科研机构以及修复公司共同参与。
8. 15:50- 16:10
污染场地VOCs采样技术应用与国家标准制订探讨
钟茂生,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指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室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的一类有机物。
污染场地VOCs采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土壤和地下水中VOCs在扰动状况下易逃逸,引起检测结果偏低,从而忽略污染或过度低估污染水平。深层土壤呼吸途径风险基于土壤中VOCs浓度,通过三项平衡,换算成土壤气中VOCs的浓度,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易过高预测风险水平。传统的污染场地土壤、土壤气和地下水VOCs采样技术存在费用高、程序繁杂等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采样技术已经涌现。
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层面上的污染场地技术标准,VOCs调查与评估是重要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
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针对性、全面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结合文献调查、现场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要求合理的采样方法,保存方法。
9. 16:10 - 16:30
污染土壤稳定化药剂治理效果初探与长期稳定性评估
王兴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目前,我国铬污染场地与美国超基金场地污染成因不同,国内已完成治理的几个场地规模小,工程量大,主要采用异位挖掘后还原稳定化后填埋或封存处置,而美国主要采用原位注入还原剂还原稳定化封存技术,还在尝试电动修复技术,彻底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常用的治理铬污染还原剂处理后土壤残留六价铬仍然较高,化学还原技术对残渣态六价铬处理效果不好,需要筛选环境友好,还原效果好的还原剂。
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铬元素形态转化的关键环境参数,是有效进行铬污染场地修复和环境管理的必要环节。未来我们还需要对关键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对典型土壤靠站现场长期跟踪监测。
10. 16:30 - 16:50
典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特征污染物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张长波,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工程部总监
污染物毒性参数缺乏,可采用软件模拟和试验测定方式获取。需要区域环境多介质调查,建立多元化的场地概念模型和暴露场景。
11. 16:50 - 17:10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案例介绍
陈宣婷,威立雅集团,土壤修复业务发展高级经理
目前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主要有热传导加热法、电阻加热法、蒸汽加热法。
目前威立雅集团采用比较新进的土壤蒸汽热提取技术(SVTE)修复土壤污染。其适用于地下污染物垂直分布深、位于高密度人口敏感区位、场地上有不可拆迁之建筑物等特殊情况的污染治理,有处理污染物范围广泛等优点。
以在德国费尔巴哈的某地地下污染为例,其污染物为氯代烃,位于地下深度3.5m-10.5m的范围,此前采用的传统采吸方式的修复措施效果有限,17年来只去除800kg污染物,在安装了SVTE系统后,6周内去除了230kg氯代烃污染物。其方式为多孔开凿,加热孔、监测孔、排污孔同时作用,将污染物蒸发收集处理。
该技术的优势有:实现较高的清除标准,可快速修复,能处理多种化合物,对地质异构性不敏感,可运用于建筑下方区域稳健、高效
12. 17:10 - 17:30
为土壤修复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林克芝,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中石化在土壤修复中采用原位修复技术、生物法+药剂法结合等多种方法。
以某复合型污染场地和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4个月内各类污染物含量下降高达80%以上。
未来可考虑利用地热等环境条件更合理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7:30 - 17:50
集中提问
5月7日 星期六
09:00 - 12:10
主题三:污染场地修复先锋城市论坛
主持人:黄锦楼,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 09:00 - 10:45
交流城市:
上海
上海在过去一段时间对场地潜在污染场地进行了全面筛选,分级评估,普查各类在用场地、待开发场地、历史遗留场地等的地块位置、用地行业、用地历史、企业生产方式等情况,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危害评估和分级,利用现场移动端棕地排查信息采集系统和
基于GIS的潜在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防治污染。
北京
北京目前已经通过法律法规建立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北京编制的地方标准有:《场地环境评价导则》,《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场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另外在“十二五”期间北京计划编制的地方标准有:《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等。
北京希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场地治理的场地环境评价、场地修复、修复验收、后期管理四大部分实现全方位标准化、规范化。
重庆
重庆是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长江、嘉陵江两岸,企业生产厂区与居民相互交错,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重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在探索中前行,政府明确专职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摸清底数,试点推进技术示范,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机制,制定标准,整体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成效明显。
重庆市努力推进污染场地管理不断开拓创新,以规划引领,推进法规标准建设,构建管理制度体系,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目标在2020年,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浙江
浙江退役工业场地形势严峻:数量逐年剧增,小型场地众多;污染场地类型多样,污染情况复杂;污染责任不清,今后规划不明,矛盾纠纷不断。
目前开展应对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污染源头未被遏制、企业对土壤污染的关注不够;潜在污染场地数量巨大,底数不清,监管责任压力过大;污染场地开发利用风险和污染扩散风险并存,场地污染导致的矛盾增多。另外,还存在着缺少相应法规标准体系、长效监管机制和资金来源的问题。
浙江计划在“十三五”改变这一现状,立足现有法律框架、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底数,从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污染场地风险防控两方面着手,实施全领域的源头污染防治,理顺纵横两条线的责任机制,强化土壤污染的排查和监控,建立企业主体责任倒逼约束机制。
苏州
苏州领导重视污染场地治理工作,采用统一管理、由简到难、分布推荐的方法,强调大型污染场地调查的重要性。
苏州过去的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经验可总结为:调查内容要为后续开发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大型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在进行开发利用前要先进行多种风险评价;开展修复技术研究、重视二次污染防控;修复技术的使用、开发要重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沈阳
沈阳市国内最早开展污染土壤治理的城市之一,2004年至今,已开展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场地十余个,累计面积约200万㎡,场地类型涵盖冶炼、机加、化工、农药、制药等。
沈阳重视场地管理制度建设,依照《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在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的管理下制定调查、监测、风险评估、修复、工程验收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明确责任主体,由国家及地方专项资金和开发商、购房者共同支撑制度的实现。
2. 10:45 - 11:05
茶歇
3. 11:05-12:10
主持人:
黄沈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姜林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互动讨论,特邀专家:
林玉锁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宋 云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
邵春岩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长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姜林:今天我们聚集这么多的专家学者,主要是希望能考虑清楚几个问题:现在的很多工程,到底有没有必要引入环评?我们现有的法规制度到底能不能解决场地修复的问题?现在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中具体的情况可能存在责任方界定等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如何在制度设计中对此进行界定?公众和媒体对待环境应该持什么态度?政府应不应该公布问题,建立政府、公众、媒体之间透明的关系?
林玉锁: 如何认识污染场地?
林玉锁:这个问题不同角度不同人去看,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这个就像生病,有不同程度不同时期,要去医院诊断,才有对应的方案,不是一刀切的。要针对不同场地具体诊断,基于这样的程序和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姜林:对于现在的污染场地管理,管理部门不在台上,我国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方向与世界相反,政府使用备案制,不参与污染管理,这样是不是合理,能不能解决目前我们污染频发的情况?
黄沈发:上海现在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要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其中专家评审涉及到几乎每个步骤,最终意见要到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在审时候认为有问题的可以再组织专家审,但是一般这种情况很少,
邵春岩:备案制现在很重要,实际上是公共管理最有效的情况,要有两个条件:政府主体责任;备案人要有诚信制度。但现在情况看,的确没有实现这些。我相信随着社会进步,备案制会成为社会发展有效的手段。风险三个方面:1)污染场地风险增大的风险;2)治理修复的时候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3)治理修复后的风险。
1)彻底消除场地污染物;2)彻底断绝污染暴露途径。要有后期持续性的监管。场地治理的风险 场地管理者的风险。
姜林:备案制不是不行,但是主体责任这块缺失,未来土壤法能不能增加这块。
张俊丽:市场手段,环保部门不被公平对待,并不是说备案制就不能解决问题,尝试把专家评审作为一种制度加入法中。责任体系目前是法律中难点,责任具体界定很复杂,这体系目前理不顺,相互交叉,需要深化调研深化工作,
姜林:目前大家把责任都放在污染责任这里,但是对其他参与方的责任还没有明确规定,而且需要在法中规定免责部分,台下有没有人对此关心
观众:我从事行业不久,我太太从事房地产土地估计工作,注册职业资格,她们行业也牵涉到风险管控,以法人代表为责,后来改成专家担保,现在是估价师担保,跟你的责任信用等等挂钩,专家是一个协会,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关注,我个人觉得从各行业发展环节来讲,这样一种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对专家负担也不那么重,专家很难在很短时间内把问题看清楚,让专家更多精力投入到工程应用方面,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
姜林:我们向其他行业学习,的确是一种方式,未来在法制定过程中的确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场地调查修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业主管理部门希望得到明确的结果,宋总给个建议,未来应该怎么办,
宋云:现在环境调查修复认识片面性大,专家审相对简单,40乘40网格一测,就结束了,国外每个调查阶段都不是一拨人,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漫长过程,调查很清楚,国外有毒理学这类人才,国内现在都是软件之类的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不能只开一次专家评审会,要很多次才能搞清楚搞明白。复杂场地问题,农药产地六六六、DDT,我们搞清楚,有些新的农药全世界都搞不明白,测的还是原来的污染物,新污染物测不出来,风险评价之外,环境影响标准要有的
姜林:人口密集区场地修复,
李发生: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土壤修复占大比例,我们都是在大气上,刚才讲备案也好,利益相关方交流也好,方案本身缺陷大,这是不管用的,可持续方案的审计的好处,它列了一百种不同方案,我们可不可以委托第三方对我们的方案进行评价,把这些矛盾都给解决。
姜林:制度上去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黄锦楼:场地调查的经验很重要
大家都去过污染场地吧,我在农药场地项目,每一个土样我都是闻过的,现场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自身要提高经验,还要通过各种学习提升经验,中国生态修复网致力于搭建一个修复领域的学习型互动社区。
黄沈发:简单说两句,我们的论坛开的还是非常的成功,非常感谢各位一直参与的人员,感谢报告的专家们,我们也是很不容易请到在坐的各位专家们,对专家们进行衷心的感谢。让我们行业有一个这样的组织,希望每年都能搞一个这样的论坛。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每次的论坛尝试一个突破,让大家能够各有所得,谢谢大家。
4. 12:10 - 13:00
午餐,论坛结束
原标题:【全程报告纪要】中国环博会第四届国际场地修复论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