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雨水充沛的城市,景观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雨水景观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尤其是在绿地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些雨水景观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雨水收集系统1、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海绵城市方案究竟是如何利用雨水的?

2016-03-04 16:43 来源: 天工网

导语

在雨水充沛的城市,景观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雨水景观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尤其是在绿地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些雨水景观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雨水收集系统

1、绿地生态水渠

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

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

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

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2、道路渗滤沟

推荐使用透水铺装来取代传统的不透水材料。透水砖的下方应配备细沙、砾石等透水结构,也可适当铺设蓄水模块或排水管道,以利于雨水的下渗。

在某些地方因景观和功能要求(主要道路和广场等)未能使用透水砖的,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渗滤沟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

根据具体位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

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

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

④山体渗滤沟:内侧做渗滤沟,隔一定距离结合地形设置渗滤池或贮水池;

⑤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

⑥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延伸阅读:

六步骤让雨水变中水 一套系统节能又防涝

雨水净化系统

1、土壤渗滤净化

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2、人工湿地净化

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雨水贮存系统

1、人工湖

结合景观水景要求设计人工湖,包括初级净化池、次级净化池、清水池。雨水利用时主要从清水池用泵抽取,供附近的冲厕用水以及补充山地绿化灌溉用水;少量溢出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湖水的常水位标高比溢流口低10cm,而驳岸的标高则根据常水位来设计这样处理可以使降雨蓄存量增加,保证至少单次降雨量在50mm以下时不会产生溢流,既保持了平时湖水充盈的亲水效果,又为雨季蓄水打下了基础。

在人工湖设计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这些种植池在丰富湖区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沉积雨水带来的泥沙的作用。为保证湖水清洁,防止水质恶化,中水处理系统对湖水进行循环处理,同时为公园里其它绿地喷灌系统提供水源,使得汇集的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2、地下蓄水模块

结合生态集水渠设计地下蓄水模块,雨水经过弃流、过滤后收集在模块内,在需要时可以抽出来作为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杂用水。

案例分享

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

由于当地地下水位较高,kronsberg城区是汉诺威重要的地下水储存地,这也是汉诺威政府一直迟迟没有在kronsberg城区进行建设的原因之一。该项目提出了“近自然的水管理”概念和方法,目标是通过一些接近自然的排水方式尽可能的将雨水就地滞留并下渗,最大可能的减少流失量,让城区的雨水流失量和地下水保持在未开发前的状态。

整个雨水规划中的几个大型雨水滞留区都很好的结合地形设计,由于地势东高西低,在场地的西边缘最低洼处,规划了一个可作为公园绿地使用的大型滞水区域,下暴雨时可滞留大量雨水从而起到防洪作用,平时是可进入的休闲绿地。雨水顺应东高西低的地势沿地表可形成溪流景观。

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将雨水资源利用与景观水景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适宜。山、林、塘、畦,它们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基因,我们应该珍视承载这份基因的大地,将绿色科技融入这块大地之中,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延伸阅读:

六步骤让雨水变中水 一套系统节能又防涝

原标题:海绵城市方案究竟是如何利用雨水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