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元旦长假后的第一天,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工作动员会在石家庄召开,将在河北实行一个月的环境督查。
这是被称为“环保钦差”的中央环保督查组的第一站。在2015年,环保督查虽未被冠以“中央”二字,但也足以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头,环保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法律不成为“纸老虎”?如何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
于是,在过去一年中,环保督查从监督企业变成了监督政府,环保约谈开始让当地政府“一把手”如履薄冰……
督查:从“查企”到“督政”
2015年3月,在廊坊市环保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出席会议并表态。这是环保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首次出现党委“一把手”的身影。
王晓东在发言中坦言,这次督查情况反馈会议,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同时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失职渎职的考核问责,对重点工作不达标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
随后,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先后出现在本市的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
不难看出,2015年,环保督查实现了由“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府为主”。
2015年10月,环境保护部公开发布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对大连市环保综合督查的相关报告,直接点出大连市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存在不足。随后,贵州省黔东南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川省内江市的综合督查报告全文向社会公开。
此外,2015年5月和10月,环境保护部分别对河南省安阳市、河北省承德市约谈及挂牌督办整改情况进行了开放式后督查,进一步强化督查效果,提高督查公信力,加强社会公众参与。
“一把手”亲自分管环保工作、各部门明确自身环保职责……通过环保综合督查,推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环保责任的落实。
“以前都是市委书记、市长叫我们去开会,现在是我们有需要就报告领导来开会。”河北省廊坊市某环保官员认为,环保综合督查给环保工作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
以督查地方政府为目的,强调从决策源头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经过一两年的摸索,环保综合督查在2015年成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主战场。
运城、嘉兴、咸阳、揭阳、昭通、延边……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环境保护部6个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30个城市开展了综合督查。
在地方层面,除安徽、海南、甘肃、宁夏等4个省(区)正在或准备开展综合督查外,其他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对134个市开展了综合督查。
“实施综合督查意义重大,是强化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的督查,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表示。
约谈:让地方政府“一把手”如履薄冰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环保政策元年,同样也是约谈的爆发年。在各大媒体梳理出的环保关键词中,“约谈”榜上有名。
如果说综合督查是为地方政府发展与保护工作“把脉会诊”,那么公开约谈就是让地方党政“一把手”“红脸出汗”。
2015年2月8日,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组织对沧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并指出了沧州在污水处理、大气治理、企业环境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沧州市市长王大虎当时表示,“沧州市要深刻反省,汲取教训,立即推进全市环境转型攻坚战。”
2015年以来,环保约谈的节奏明显加快。截至2015年10月底,环境保护部约谈了长春、沧州、临沂、承德等15个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
其实,环保约谈由来已久。2014年5月出台的《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中,11项情形列为被约谈的条件。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汪冬青说,在实际操作中,约谈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类:首先是群众举报,环保部门查实并发现所在地区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环境问题的;其次是年度考核没有通过或者治理项目进展缓慢的;第三种情况是环保部门在专项或者综合执法中发现问题,需要敦促当地政府解决或者警示的。
但约谈地方政府“一把手”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是2015年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随着区域限批、挂牌督办等硬性措施的跟进,约谈效果逐步得到释放。
据媒体梳理,在22个被约谈的城市和单位中,有4个未公开表述,18个表示接受批评。
“压力很大”、“感到羞愧”、“强烈震动”,在约谈制造的巨大政治与舆论双重压力之下,地方“一把手”无不如履薄冰。
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被约谈后,表态保证不会再受到第二次约谈。
百色市市长周异决被约谈后表示将亲自分管环保工作。
加强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环保约谈,各地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2015年6月,困扰焦作市民十余年的山阳区龙源湖公园东北角养殖场污染问题彻底解决;2015年8月初,呼和浩特市查封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内56家无证照、无环保设施的煤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各省(区、市)环保部门已对28个市县进行了约谈,对19个市县实施了区域环评限批,对督查中发现的176个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
执法:部委联手成合力
2015年,一起环境违法案件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9月25日,环保部指导刊物《环境保护》登出商人周建刚的实名举报信,信中直指江苏省靖江市华顺生猪养殖场内疑似填埋了上万吨危险废物,对人身伤害极大。
9月28日,环保部召开专题会并成立调查组,江苏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总队也赴靖江展开调查。
经查,在华顺生猪养殖场内,发现地面下3至4米的部分区域填埋疑似危险废物,特征污染物为1,4-二氯苯、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等。这些疑似危险废物主要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及下属企业存在违反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问题。
在环境保护部督促下,江苏省环保厅制定了调查处置工作方案,泰州市、靖江市迅速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有序开展污染调查、危废鉴定、安全处置、损害评估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12 月,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案件进行联合挂牌督办,同时督办的还有广东东莞长安镇锦厦三洲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水质造假案件。这是三个部委首次启动联合挂牌督办。要求两省环保、公安和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挂牌督办要求抓好案件调查处置工作,并向社会通报两起案件的案情和督办要求。
业内专家表示,强化各地环境意识,除环保部的约谈外,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
为确保新环保法的顺利实施,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全面部署环境监管执法工作。
一年来,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141万家(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68万家、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企业6.37万家,责令停产2.86万家,关停取缔1.7万家,罚款4.7万家。此外,截至2015年9月,全国累计查处涉建设项目环境违法案件20564件;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增强基层环境执法力量,大力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206件。其中山西6件、辽宁2件、吉林4件、江苏2件、安徽2件、江西97件、河南22件、湖北8件、湖南47件、四川7件、贵州5件、云南4件。
2015年,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国环保系统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让以往监管执法过松、过软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观。
环评:闸门从此扎紧
2015年3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决不允许戴着红顶赚黑钱,环境保护部下属8个环评单位将从环境保护部脱离。
环评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前置性措施,相当于环境保护的一道闸门。把好这道闸门,就要彻底解决环保系统环评机构“红顶中介”问题。
环境保护部旗帜鲜明:这项工作是政治任务,要限期完成,没有退路;要下决心彻底脱钩,不能拖泥带水。
至此,一场自上而下的环评“红顶中介”摘帽风暴开始。
为此,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截至目前,环境保护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已率先全部完成脱钩;省级环保部门全部按要求上报了脱钩方案,已有67家机构提前完成脱钩。
一年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环评管理改革转型为主要任务,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意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环评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环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和新突破。
据环保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环境保护部共受理项目环评文件155项,批复159项,涉及总投资15665亿元,对21个不符合条件的“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117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省级环保部门审批项目约4000个,涉及总投资约 39500多亿元。
原标题:2015年那些环保新“利器”——细数环保监督新变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