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三五”,水环境治理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而水质监测网络的落后已成为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的重大阻碍,下一阶段大力构建水质在线监测网络已是箭在弦上。我国水质监测设施投资很多发生在2013年以前,现阶段存在巨大的更新与新增投资需求。保守估计,“十三五”期间,水质在线监测设施投资将超过300亿元,市场规模正位于由10%向50%渗透率的快速发展战略期。
我国对环境监测网络的规划最早始于2000年左右,在“十一五”期间初具雏形。“十二五”期间,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大气十条”率先出台,并带动一大批大气监测领域的利好出台,大气监测行业市场受到政策刺激迎来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水质监测除被列入环保五年规划中,并未有太多行业性的政策支持。除了水利部牵头的地下水监测工程组织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以外,“水十条”于2015年的出台成为了迟到的政策驱动。总结起来,“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控的网络主要以大气质量监测为主。
考虑到“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而其中的重点工程包之一:大气质量监测发展程度已经较高,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水质监测与土壤质量监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比土壤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水安全,意义更为重大;我国的水污染程度也已经到了环境承载力极限的边缘,需要持续性的治理。展望“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法有望在未来两年内迎来修订、水污染物总量监测指标有望迎来扩容、污水排放标准修订等众多政策都有望逐步落地,可以判断,水质监测行业很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率先起飞。
一、水质监测解决什么问题?依法治水,有据可依
水质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与污染源(见图1)。水质监测的覆盖面较广,主要包括对水的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度、生化需氧量等多种指标进行监测,以反映水质的综合情况。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水国家,并且淡水分布严重不均,因而水环境质量优劣对居民的健康、生态环境的质量都会起到很大影响。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的背景下,环保部适时重启绿色GDP的研究,其用意正是彻底摸清各方面的污染对我国GDP、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大力发展水质监测,建设全面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能够使决策层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我国水环境的整体状况,为其统筹规划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原标题:水质监测“十三五”新趋势与资本市场展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