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颁布之后,国内很多项目由于通不过环评而不能上马,也有很多正在运行的项目由于沿用过去落后的环保处理技术而遭受重罚,给已经本不太景气的企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凡此种种,我国亟需应用技术创新手段来改变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但是,如何将好的创新技术导入环保产业呢?这需要从事情的源头说起。
众所周知,以前上马项目,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轻前期,重后期”“重建设,轻运营”。而这些问题本身是与“科学决策”精神背道而驰的。 “轻前期”的根源是由于“以前一直是这么做的”的思维惯性在作祟。毋庸置疑,这样的思想与具体的要求根本不兼容,要想改变这种情形,就得把“轻前期”变为“重前期”,和把“建设与运营并重”。
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方案设计、预可研、概念设计、可研等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把项目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工程技术,并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评价手段,给最终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这里面主要说一下创新技术的事。
创新技术的开发根源一定要基于项目需求以及客户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一些项目上出现的新问题,“照抄照搬”、“闭门造车”、“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路子都是行不通的。
正确的路线是这样的:
首先,要列出项目需求和客户要求,这如同企业招聘员工一样,需提供岗位描述和职位要求。然后,根据项目需求和客户要求去寻找可行的技术,现有可行的技术可以选用,对于不能够满足项目需求与客户要求的,就需要去寻找其他技术,包括进行技术集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就需要找到技术咨询方,这些咨询方担当的“外脑”的工作,可以到国外发达国家去找,尤其是找到那些“通才”的专家,把问题提供给他们,他们会运用其深厚的知识背景、广泛的技术资源帮助我们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列出我们所需要的可能性方案,这些方案经过PK之后,最终胜出的进入下一步。
接下来,由于是新方案,就需要进行概念设计,国内目前在这方面存在很明显的短板。这个工作是把初步方案通过标准选择、工程计算、图形模拟等手段进行落地的过程,在初步方案设计中的诸多疑问点都会经过概念设计得到答案。这些工作为可研提供了技术支持,可研又是最终决策的依据。
以县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为例,现在主要是做填埋处理,由于垃圾产生量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又难以推进,但这些地方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却是刚需,客户的要求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前提是能够挣到钱)。在综合考虑了投资成本、运营成本、项目收入、项目利润、项目风险几个关键要素后,生活垃圾热解综合处理作为一个创新技术脱颖而出,成为了解决县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终方案。在方案比对期间,就为什么是制油而不是制气、而不是发电,为什么要把垃圾实现干湿分离,而不是压缩干燥等可能性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整个项目资源是这样组织的:荷兰某技术咨询公司提供初步方案并做方案比对,荷兰某工程设计公司提供概念设计,联合国内有资质的公司完成可研,关键设备都从欧洲专业厂商进口……,先做示范项目,然后向全国市场推广,所有这些工作,即实现了把一个创新技术导入一个环保项目,并以此方式最终完成产业化全部过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