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关注环保、固废领域,那最该关注的公众号,一定是“固废观察”,每天一期推送的专业文章深入浅出;如果您想要找一帮志同道合的环保人士,那一定要通过微信加入“垃友群”,这里面活跃的都是中国最热心环保的有识之士。
而这些都是上海环境院院长张益的“杰作”。
最有号召力的“群主”
在张益看来,这几年,因为垃圾处理而引发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是每一个环卫工作者无法回避但又难以诉说的尴尬。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垃圾处理设施的达标问题本身做的不够到位、不够透明、信任缺失,从业者应当自省;另一方面是群众对垃圾处理工作不了解,尤其是存在“邻避效应”,这种心理需要从业者的长期努力才能破冰。
为了让行业内外的人更深刻地理解环保,张益创办了“固废观察”和“垃友群”等,为交流垃圾处理、污泥处置和土壤修复等领域的经验和资讯搭建了崭新的公众平台。“固废观察”每天都会更新环保领域的政策标准、行业管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观点和热点资讯,业内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张益的同事告诉记者,很少人知道,“固废观察”上那些精辟的见解,有的是张益请专家好友撰写的,更多的是他自己忙里抽闲整理的,为此他每天至少花3小时阅览各种资料、搜集重要信息。
最过硬的环保专家
上海的老港填埋场曾经是当地人最怕去的地方之一,恶臭、苍蝇是那里的标志。现在的老港却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当年,为了解决老港的问题,张益和他的团队想了许多办法。陈善平是上海环境院的副院长,也是张益的学生。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为了老港的项目,张益带着大家在苍蝇堆里吃饭、讨论、睡觉,终于针对垃圾填埋场超大面源敞开空间内垃圾恶臭持续产生、无序扩散、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开发除了精细化填埋、移动式捕集和蓄热式燃烧净化的臭气全过程削减与生态净化集成技术,实现恶臭浓度降低70%。
实际上,张益的科研成果不止这些。针对传统垃圾收运方法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了预压式压缩机;针对传统垃圾转运站“高进平出”或“平进低出”设计中坡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他研发了“平进平出”式中转站节能节地技术,有效降低了垃圾转运站的选址难度,在无锡市太湖转运站得到了应用。他研发的垃圾分类收集与高效转运关键技术和装备,可使生活垃圾转运成本下降10%、收运效率提高10%以上,在上海垃圾集运系统得到了应用。
最有头脑的院长
上海环境院的发展与张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在1997年。当时,上海环境院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变为差额补贴事业单位,张益由上海市环卫局转入上海环境院工作。从2002年至2015年,上海环境院先后经历了组建企业单位,进入上海环境集团、进行改制,企业性质由“全民所有制”改成“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等种种变化和转型。其间,张益先后担任上海环境院的副院长、总工程师、院长,一手主导了上海环境院的改革和发展。
张益一直坚信,上海环境院应在原有的规划、设计、监测等方面业务的品牌积累上,保持和发展市场,全力发展战略重点业务,用规划“高举高打”、用设计“稳步拓展”、用监测“客观评价”、用科研“长效发展”,使工程“高度定制”,采取“以设计咨询为基础,以科技发展为突破,以EPC业务发展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战略。现在的上海环境院是同类企业的标杆,产值跃居同行业前列。
原标题:张益:环保“潮”人 “垃圾”专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