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日本岛津制作所创建140周年,如此“长寿”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沉淀、技术的积累,岛津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科学仪器市场中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甚至在近年大热的质谱市场,岛津质谱产品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10月26日,岛津在中国北京正式启动了海外的第一家质谱中心,希望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与中国质谱专家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以满足中国质谱市场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岛津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上田辉久先生也出席了此次岛津中国质谱中心揭幕仪式与岛津创业140周年庆典,这是上田辉久先生今年6月升迁后首次来到中国。借此机会,采访了上田辉久先生。
日本岛津制作所总裁上田辉久先生
岛津新视角解读日本岛津与岛津中国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田辉久先生就任总裁后的“三把火”将会在哪里点起呢?
“众所周知,岛津旗下包括分析计测、医疗影像、航空工业、产业机械四个事业领域,对于这四个事业领域,成长战略的重新规划和调整是我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上田辉久先生谈到,“分析计测业务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如何让其他三个业务也像分析计测业务一样更好、更稳定的发展,是我上任后首先在思考和推动的工作。”
上田辉久先生的“第二把火”和“第三把火”分别是,积极发展新的业务、进入新领域,如分子诊断、细胞分析业务就是岛津新开拓的事业;在全球设立四个创新中心,包括今天揭幕的岛津中国质谱中心,通过这项工作的推进,岛津将与全球的用户建立更密切的接触,共同开展更为前沿的研究工作。
上田辉久先生1982年加入岛津,30多年来担任过一系列要职,见证了岛津的快速发展。在他的眼中,岛津是什么样子的?
“从我在岛津30多年的体验来看,岛津是一家拥有很多技术、并且技术很强的公司;另外,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岛津在面对客户的问题和不满时,始终能够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来应对。当然,岛津也是有缺点或弱点的,在当今国际化、全球化不断推进情况下,岛津对于世界各地用户的需求及其产生背景的了解还不够,以至于应对的速度不能让人满意。”
尽管上田辉久先生认为岛津应对客户需求速度方面存在不足,但据了解,岛津在中国面对突发事件时推出解决方案的速度还是非常快速的。不过上田辉久先生仍是指出,“作为拥有强劲技术背景的公司,技术人员更应该去了解各地用户的需求及其产生背景,从而快速满足用户,这是我所要重点关注、推进的工作。”
“这是因为我们的分析计测、医疗影像业务的商业模式都是以销售产品实现事业的扩大,但当今世界变化巨大,例如,客户并不是单纯地只购买一台分析仪器,其购买仪器是为了改善自己产品的品质;我们应该认识到客户的这些需求背景,及时向客户提供合适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将岛津打造成客户最好的伙伴,并帮助客户取得成功。”上田辉久先生解释到。
作为一个日本跨国企业的总裁,他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及近年来中日关系紧张对岛津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最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媒体都在谈论中国经济减速论,但是我认为中国市场的自身特点依然明显,足以吸引相关企业的投资和关注。”
在上田辉久先生眼中,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中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世界工厂,也正是由于这一经历,中国的各个产业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次,中国拥有全球化的人才,因此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研发中心,如中国学者屠呦呦教授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中国多年来在科研方面耕耘的结果;再者,中国拥有13亿人口,由此产生的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拥有了各方面获得增长的可能性,这也是岛津在中国设立质谱中心的价值所在。
“早在1956年,岛津就与中国开始了贸易往来,至今已经有近60年的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岛津不断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使得岛津中国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岛津中国的销售额仅次于在日本本土业绩。可以说,在中日关系紧张之前,岛津在中国的事业发展非常顺利,而中日关系紧张之后,岛津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岛津中国质谱中心:全球质谱应用的发源地
上文提到,上田辉久先生就任总裁后的“三把火”之一——“在全球布局、设立四个创新中心”;但是,在中国,则是建成了质谱中心。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被定位成质谱中心呢?上田辉久先生是这样解释的,“首先,中国的质谱研究水平,我个人认为非常之高,据了解,日本发表质谱论文的数量已远远不及中国;其次,为了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我认为有很多应用开发工作必须在中国开展。”
上田辉久先生认为,虽说质谱原理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其产品化工作则主要由美国、欧洲、日本等相关机构开展,但从质谱新应用开发角度来说,中国的研究水平相当高。论及原因,上田辉久先生解释称,日本的学生学者真正走出日本进行学习交流的次数相对来说较少;欧美的学生学者则主要在自己的国家、地区开展学习交流;而目前中国进行质谱研究的人员中大部分拥有海外留学的共同经历,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拥有了全球化的视野、丰富的经验,对于他们创新理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岛津在中国建立质谱中心,并希望与这样的学者们开展合作研究。”
“在中国开展相应业务,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法规的应对;北京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有着坚实研究实力的科研院所,同时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又是一系列新法规研讨、推出的发源地,所以我们将岛津中国质谱中心建在了北京。”质谱中心的定位是,根据中国市场特有的需求,开发出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应用技术,同时将该应用技术由中国向世界范围推广。质谱中心的目标是,成为与中国研究学者之间的合作桥梁,合作研发新的仪器系统、创造新的质谱应用,而合作者并不限于岛津的客户。
截止2016年末,岛津公司将向其中国质谱中心投入4.6亿日元,包括中心建设及配备相关设备、人员的“有形”投入;还有一大部分预算则用于今明两年内计划设立的10个研究项目的经费,已明确将要开展的课题包括建立食品中农药残留数据库、质谱成像应用研究等。
“中国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例如,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以及环境污染物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等,目前更多用到的是质谱技术。”上田辉久先生肯定道,“未来,以中国为核心,以质谱为手段将食品安全等问题做细做深,中国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全球推广这些应用技术的‘发源地’。”
上田辉久先生重点介绍了中心将要开展的建立食品中农药残留数据库的事情,“食品中农药残留是目前在中国非常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不同地区的农药使用情况不同,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数据库,由此,我们能够知道食品中存在哪些农药残留,基于此再提供相应的分析解决方案。”具体如何操作,上田辉久先生简要概括说,需要和更多的中国农药残留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同时也需要研究农药生产、使用的过程。
参观质谱中心的时候,编辑发现在一个很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台质谱成像仪;这台仪器让编辑如此关注,是因为仪器信息网编辑曾翻译过一篇新闻——代表年度最具创新价值的“2014年分析科学家创新奖获奖名单”。其中,夺得第一名的就是这台将质谱与光学显微镜有机结合的iMScope TRIO。
“iMScope不只是在中国,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区都引起了高度关注,这些关注主要来自于医疗行业、医生群体。”据介绍,iMScope可以根据正常组织与病患组织中分子分布状况的差异发现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制药领域药物或其代谢物分布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药物聚集组织周围代谢物变化的毒性评价、已知及未知物质增减的药效评价等的工具。
简单来说,当人们服用某种药物时都希望这个药物能够对病患部位产生治疗作用,但是,到底这个药物缓解病症是否有用?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很难获得有效验证。而iMScope的诞生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而且,不只是药物,我们还在不断拓宽iMScope在食品、化学品中的应用。”上田辉久先生自信地表示,“这款仪器在中国将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原标题:聚焦应用 岛津深度挖掘中国质谱市场潜力——访日本岛津制作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上田辉久先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