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8.57米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外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8.57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77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9.24亿立方米,比全省18座大型水库和43座中型水库的总蓄量还要多

首页> 环境修复> 流域治理> 报道> 正文

河北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拯救河北地下水刻不容缓

2015-10-30 14:45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伊娜

现状: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8.57米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外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8.57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77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9.24亿立方米,比全省18座大型水库和43座中型水库的总蓄量还要多一倍。

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最大的有邢台的柏乡(72.79米)、石家庄的高邑(55.46米);埋深较小的县(市)是黄骅(1.32米)。与2014年同期相比,唐山西部、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邢台北部、邯郸中部等地为强下降区。与2015年5月底相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市有邯郸(3米)、邢台(1.99米)。

此外,深层地下水位方面,埋深较大的县(市)有衡水的景县(107.23米)、枣强(101.4米)。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县(市)有邢台的新河(14.18米)、巨鹿(9.78米)。与2015年5月底相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县(市)有邢台的平乡(20.84米)、隆尧(15.8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9.24亿立方米。九个设区市中有7个设区市较上年同期减少。专家表示,地下水位下降与河北省今年汛期降水偏少有关。

危害:地下水下降会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地表塌陷

岩溶发育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时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在断裂带、褶皱轴部、溶蚀洼地、河床两侧以及一些土层较薄而土颗粒较粗的地段,产生塌陷。

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诱发地面沉降的现象可以用有效应力原理加以解释。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小了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增加了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的增加要引起土的压缩。许多大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地面沉降,就是这个原因。

海(咸)水入侵

近海地区的潜水或承压含水层往往与海水相连,在天然状态下,陆地的地下淡水向海洋排泄,含水层保持较高的水头,淡水与海水保持某种动态平衡,因而陆地淡水含水层能阻止海水入侵。如果大量开发陆地地下淡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海水向地下水含水层入侵,使淡水水质变坏。

地裂缝的产生与复活

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发现地裂缝,西安是地裂缝发育最严重的城市。据分析这是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而诱发的。

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

盲目开采地下水,当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资源会逐渐减少,以致枯竭,造成泉水断流、井水枯干、地下水中有害离子量增多、矿化度增高。

河北地下水水污染严重 铁腕治污在行动

污染到底有多重?

华北平原近半数浅层地下水被污染,河北省覆盖主要区域,地下水污染成分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检出率越来越高,能够直接饮用的地下水仅30%多,17%的浅层地下水重度污染,36%的地下水轻度污染,河北地下水状况已经构成了饮水安全的重大隐患,迫切需要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目前一些企业违法排放事件还在延续,采取渗坑、渗井方式向地下恶意排放废水,已成为地下污染的重要途径。

延伸阅读:

【重磅】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若干问题思考

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历时5年完成了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达44.13%;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污染较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达87.14%。

根据此次地下水质量调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仅在大清河冲洪积扇零星存在,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1.2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6.55%。

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分布基本与浅层地下水类似,但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占26.45%,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3.13%,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等原生指标是地下水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治理地下水污染初显成效仍任重道远

2014年初,国家将包括衡水、沧州、邯郸、邢台4市49个县(市、区)在内的黑龙港流域作为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区,以节水为核心,“引、蓄、管”相结合,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据了解,农业灌溉用水占河北省经济社会年用水总量的70%以上,而农业灌溉中88.7%靠抽取地下水,农业灌溉超采量占总超采量的70%以上。为此,河北择优发展喷灌、微灌、高标准低压管道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在农业节水上想方设法。

对于处于全国最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冀枣衡漏斗区的冀州市而言,恢复地表水灌溉,停用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是其整治重点。该市通过修筑衬砌支斗农渠715公里,渠系建筑物34382座,着力恢复石津灌区对于农田的灌溉。

河北省水利厅统计显示,通过位山引黄、引黄入邯、卫河引水等工程,河北每年可引水约8.8亿立方米,在部分区域逐步恢复地表水灌溉。同时进行河渠整治4499.78公里,恢复和提升改造渠灌区灌溉面积85.6万亩,实现地下水压采1.2亿立方米。

此外,河北通过立法等方式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2015年3月1日起,《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实施,该《条例》是全国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确立了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制制度,也为全省地下水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据专家介绍,河北省这一年来累计完成投资49.25亿元,建设各类水利项目115个,试点区形成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0.64亿立方米的能力,占现状超采量的39%,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南水北调为河北“解渴”:主要配套工程建成长江水将流入衡水

衡水市南水北调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涉及6条输水线路,均是利用石津总干渠输送长江水。即:经石津干渠、和乐寺泵站,向安平、饶阳两个县供水;经石津干渠、深州泵站,向深州市供水;经石津干渠、军齐干渠输水至傅家庄泵站,向冀州、滨湖新区、枣强、故城和衡水市区、工业新区、武邑县供水;经石津干渠、大田南干渠、压力箱涵工程,向武强和阜城、景县供水。截至目前,衡水市水厂以上输水管道铺设已完成83%,除市区段线路外,其它标段管道铺设基本完成;石津干渠压力箱涵工程已经完成、具备试水条件;地表水厂建设已完成78%,水厂以下管网铺设完成69%。根据工程统一安排,衡水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年底前将全面建成通水。

近日,河北省南水北调主要配套工程——石津干渠输水线路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按照计划即将试通水。届时,长江水将奔流进入衡水市境内,衡水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也将相机试通水,争取早日让老百姓喝上优质水、放心水。

石津干渠是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四条大型输水干渠之一,承担着向石家庄、衡水和沧州地区的输水任务,同时担负着岗南、黄壁庄水库向下游灌区的输水任务,年输送引江水量约10.51亿立方米。工程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田庄口门引水,利用石津灌区总干渠输水,至军齐后分为沧州支线和衡水支线两条线路。工程全长253公里,其中包括明渠段长159公里、田庄暗涵段长4公里、衡水支线压力箱涵段长33公里、沧州支线压力箱涵段长57公里。

延伸阅读:

【重磅】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若干问题思考

原标题:河北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拯救河北地下水刻不容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