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可以说是不少人的梦想。然而在陡河发电厂,有个人的梦想却是未来能“无事可做”。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陡河水库西岸的陡河发电厂,1973年底建厂,1987年投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近年来,陡河发电厂承担央企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完成了6台机组脱硝改造、脱硫提效改造、供热改造,为改善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做出了贡献。在设备改造的参与者中,有一位追求完美的环保领头人,他就是陡河发电厂设备部副部长杨学良。
杨学良1992年毕业,来到陡河发电厂工作,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他几乎参与了企业所有涉及环保设备的改造工程。多年的经验使他练就了一套对脱硫设备“望、闻、问、切”的功夫,从烟囱的冒气情况,就能够直观判断出脱硫和除尘设施的基本运行情况,成为了企业的“环保专家”。经他改造的脱硫干湿界面冲洗水装置,解决了企业脱硫能耗高的难题,降低了企业0.1%的用电率,年节电达到800万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近年来,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发展环保经济,杨学良的工作更加忙碌了起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每天还不到上班点,就能在厂区里看到他工作的身影。
2014年,国家环保部下达京津冀地区燃煤机电厂要在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50克每标准立方米的特别排放限制要求。为了达到要求,2014年8月,该厂6台机组脱硫设施提效改造工程开工。按照改造方案设计,3到8号吸收塔内要更换除雾器大梁和浆液喷淋大梁共计80根,3号到6号脱硫更换两级屋脊式除雾器和一级管式除雾器,吸收塔壁要升高2.4米;7、8号脱硫更换第二代高校湍流子,塔内增加一层新喷淋,湍流器位置下移。改造工程大件起吊多,高空作业区多,危险因素多,场地条件狭窄,所有改造要在短短7、8个月时间内完成,期间还要进行可研、设计、招标和配品备件的准备,6台机组还不能同时开工。杨学良和他的同事们面临巨大挑战和沉重的压力。
杨学良心里十分清楚,如果没有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属于没有按期完成国家的环保要求,企业将面临环保处罚,机组的发电量将受到影响。作为改造工程组组长的他,每天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工期、文明生产进行检查监督;了解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为施工单位安排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及时协调化解在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他那执着而匆忙的脚步走遍了改造现场的每个角落,双脚磨出了水泡,他不顾疼痛,依然每天盯在现场,超负荷工作。
杨学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所学知识都投入到了设备改造中。按照要求,脱硫除雾器要更换为屋脊式除雾器,设备订货后,杨学良一直放心不下,他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考虑到,周边有的火电厂在使用了屋脊式除雾器后出现了石膏雨现象,如果陡电改造后也存在这个问题,就会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杨学良提前与设备厂家进行协调沟通,将陡电脱硫准确的运行参数,运行工况及时提供给厂家,与厂家技术人员充分讨论,使厂家最终对除雾器的设计参数、布置方式进行修正,从源头上避免了由于除雾器设计问题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工作上,杨学良非常追求完美。在改造现场,他交代工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差不多,必须百分之百。”由于改造工期紧张,杨学良加大了现场验收和备件核实管理,保证备件和改造材料能够及时安装到位,并且一次成功。脱硫提效改造稳步推进,有时两台脱硫改造工程要同时进行,一个个难题在他来回奔走中得到顺利解决。
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杨学良,每当谈到妻子和父母,满口都是愧疚。杨学良的妻子也在陡电工作,两个人的办公楼相距不过几十米,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在8号脱硫提效改造的最后阶段,杨学良每天晚上就住在交换班,7天7夜没有和妻子见面,结婚二十多年、相濡以沫的夫妻,平日里竟是聚少离多。
而就在这时,年迈的父母相继突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杨学良的妻子和妹妹就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杨学良最多也是偶尔去看护一个多小时,就必须返回工作岗位。
随着距离国家环保部规定的执行二氧化硫特别排放限值的日期越来越近,杨学良愈加忙碌起来。冬季气温低,吸收塔防腐作业需要一定温度才能进行。杨学良冒着寒风协调相关单位,采取对吸收塔升温措施,为保证改造务期必成创造了条件。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杨学良的糖尿病复发,不得不住院治疗。但即便是在住院治疗期间,他还会经常到现场指导工作。
2014年年底,在全厂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陡河发电厂6台机组脱硫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期间未发生人员伤害事件;改造达到了设计要求,6台机组相继投运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50克每标准立方米。但还没等杨学良卸下担子,随即,该厂又接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要求境内火力发电厂进行环保设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来不及休息的杨学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轮环保设施改造中。
杨学良常说,把工作做到极致,是他不懈的追求。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无事可做”。因为对于环保来说,“无事可做”是一个最高的成就,它说明所有与环保相关的事情已经做到了极致,说明老百姓对企业的环保工作非常满意。那,才应该是一名环保工作者的终极目标。
原标题:杨学良:希望未来环保工作者可以"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