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宣徽之脊,是新安江、徽水河、水阳江的“三江”源头的绩溪县,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大胆创新,应用人工湿地、地埋式、太阳能微动力、分户式四种工艺来处理农村家庭污水处理问题。
一是典型引路。从2009年开始,安徽绩溪县就选择瀛洲镇的部分村子作为农村污水处理的试点,先后在龙川村和梧川村分别建立了日处理50吨和4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在仁里村建成了日处理60吨的人工湿地污水设施,经过近几年的运行,效果十分明显。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逐步在全县推广。二是分类实施。在推进过程中,绩溪县根据全县一些村庄的不同规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按每人每天产生50公斤污水测算,400人口的村庄建设日处理40—60吨就能得到满足。为此,该县对人口400人以上、且相对集中的村采取建设人工湿地、地埋式、太阳能微动力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来保障;对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村庄,则采取分户式处理的方式,即3—7户建设一套三格式处理设施,实行组合式处理。到年底,全县将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3座,分户式生活处理设施1500套,确保80%的村和64%的农村人口实现生活污水有效全面有效监管。三是做好跟踪监管。为确保这些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绩溪县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了镇村两级运行管理的职责,确定了专人负责终端设施、管网运行、绿化景观等日常维护管理,管理人员每人每月300元,费用由县、乡镇共同承担。目前,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规范,运行正常。
从目前已投入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子情况来看,至少达到了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统一进入排污处理管道,农民家庭的院子和村中道路不再臭气熏天,村中变速整洁了;二是蚊蝇数量明显减少,减少了疾病的传染原,提高了卫生防疫和村民的健康水平;三是改变了村民活倒滥排生活污水习惯,增强了村民的生态环保观念。
原标题:绩溪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面向农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