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荒漠化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3000毫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煤而建、因矿而兴的乌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欠下一笔生态账,十五小企业曾经遍地开花。而就是这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评论> 正文

煤城乌海要做“海”文章?

2015-05-08 09:5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叶子 杨爱群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荒漠化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3000毫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因煤而建、因矿而兴”的乌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欠下一笔生态账,“十五小”企业曾经“遍地开花”。

而就是这样一座过度依赖资源的城市,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提出了2017年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个资源型城市是如何完成蜕变的?

以水定城,“脱乌向海”做足水文章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乌海湖,为城市发展带来机遇

乌海是国家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煤炭探明储量24亿吨,优质焦煤占自治区已探明储量的60%,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基地。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愈发明显。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在此“握手”,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指标性缺水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地下水的过度依赖等问题,更突显了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的现状。瓶颈怎么突破?

2010年,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在乌海开工建设,为乌海的城市发展带来机遇。如何以水定城,改善乌海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全市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在乌海形成了118平方公里的库区水面,被当地人称为乌海湖。乌海湖形成后,大面积陆地变为水体,局地蒸发量增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湿度,有效改善了三大沙漠交汇区域的小气候。

乌海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被国家确定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城市,实属不易。怎么建?未来城市如何发展?

“50年前是以‘煤’做文章,50年后我们要以‘海’做文章。”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向记者勾勒出未来发展的蓝图。

为做好“海”的文章,乌海编制了《乌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从水生态系统及节水防污型社会两大系统出发,重点抓好“六水”,即水安全、水管理、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建设。同时,乌海还提出了23项目标体系,做好了部门分工。

乌海市水务局提供了一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体系清单,记者看到,除2016年这一时间节点外,“2020年”也贯穿在23项目标体系中。

作为“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水环境自然要提出更高要求,乌海需要做出重点部署。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必须有严格的标准。对照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乌海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包括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地下水超采量指标、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率在内的诸多目标,都严于国家标准,显示了乌海改善水环境的决心。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思路,也契合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节水优先”的理念。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乌海在2012年开始建设“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到2020年,规划节水改造面积共6万亩,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水1751万立方米,农作物年增产效益达958万元,林业年增产效益达164万元。

除“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外,乌海还实施了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水权转让项目。经黄委会、自治区水利厅批复,通过对海勃湾灌区和巴音陶亥灌区的干渠进行防渗衬砌和渠系建筑物配套,将节省的水量有偿转让给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30万吨/年以焦炉气为原料低压合成甲醇装置的用水需求,转换黄河干流地表水指标421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政府责任,乌海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中明确规定:到2016年,水资源管理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要从2011年的1%上升到3%,到202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5%。

清晨,记者漫步在波光粼粼、空气清新的乌海湖旁。一对晨练的母子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们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过去漫天的扬沙根本不敢出来锻炼,空气干燥得一整年都下不了几场雨;现在好了,有这么一大片湖水,空气湿润了不少,心情都跟着好了。

调整结构,6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全部关停

淘汰落后产能让乌海的GDP“牺牲”不少,但换来了黄河在乌海境内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关键,只有结构调整才能调出巨大发展空间。在乌海,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是焦化产业。

“焦化厂污水处理设备贵、成本也高,一般的小焦化厂不愿意上。即使上了污水处理设备,大部分也不能正常运行。”乌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直言治污的难度。黄河在乌海穿城而过,小焦化厂对地下水的污染,曾经严重威胁黄河水质。

60万吨以下的焦化企业,乌海关停了16家,这一数字,显示了乌海治污的决心和力度。随着这些企业的关停,乌海的煤焦化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全市在产的11家焦化企业全部是百万吨级以上的且全部获得了工信部的核验准入。一家百万吨级以上的焦化企业排放量仅相当于20万吨焦化企业排放量的1/3,装备水平在全国都是先进的。

关停16家焦化企业让乌海“损失惨重”,GDP牺牲不少,但黄河在乌海境内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Ⅲ类标准,且出水断面水质好于来水断面水质。

位于乌海市乌达工业园的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环保投入已累计达到1.1572亿元。

“我们的酚氰污水处理系统目前采用了A/O生物脱氮技术,对含有多种污染物的酚氰废水经生物脱氮、混凝沉淀处理后,全部作为熄焦补充水,进行循环利用。我们还与北京宝塔三聚公司合作,新建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采用先进的炭法吸附工艺,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实际运用项目。”企业负责人说。

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乌海的工业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无法像过去一样拿出大额资金治污。乌海市财政去年一次性拿出近3亿元补贴企业,并通过质押贷款等融资手段,帮助企业加大对治污设施的投入。2014年,乌海在产的11家焦化企业均投资1300万元左右新建了脱硫塔。

关停6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仅仅是乌海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缩影。乌海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贯穿发展全过程,陆续制定了《乌海市工业经济转型规划》、《乌海市“十二五”工业经济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专项规划。

从2014年开始,乌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工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项目奖励补贴、园区设施建设、土地收储等费用。

“‘十一五’以来,乌海全市有超过60%的工业企业被关停。”乌海市经信委主任李春晓告诉记者。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这60%的企业基本都是小化工、小炼铁,没有在环保局备案,更别说有什么治污设施了。”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乌海一直以高于国家产业准入门槛的标准审批项目:焦化行业在2006年就开始执行产能100万吨捣固焦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的标准,工信部2008年才颁布上述标准,目前乌海捣固焦炭化室高度已全部在5.5米以上;洗煤行业国家要求

年产120万吨以上,乌海要求180万吨以上。

这些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和严格产业准入政策的实施,为乌海腾出了大量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

循环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乌海主要在化工、能源等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建设。截至目前,乌海全市共有11家循环经济企业。

乌海早在2002年就邀请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编制了《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成立了组织机构,为全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近年来,乌海先后出台了《乌海市基于能源及相关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乌海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快了改造升级和循环发展的步伐。

按照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的思路,乌海市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焦—煤焦化工产品、煤—电—氯碱化工产品两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通过产品与产品间的循环、企业与企业间的循环、产业与产业间的循环、园区与园区间的循环,将上个环节生产的废料成为下个环节的原料,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副产品全部回收,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乌海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乌海市积极申请自治区资金,并加大市级财政支撑力度。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市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的补助和奖励。

在千里山工业园区的乌海市天宇高岭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在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利用国内领先专利技术,投资近5.9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煤系高岭土高档填料”项目。

记者了解到,煅烧高岭土产业已连续几年被国家列入“朝阳工业”之列,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也是煤炭开采区域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煅烧高岭土的应用领域从造纸、塑料、石油化工发展到环保、食品、医药、航天工业等60多个行业,高档高岭土及其改性和深加工产品应用十分广泛。

“公司已累计投入环保资金上千万元,我们的工业废水经回收净化处理后闭路循环利用,91%用于企业再生产、厂区绿化和非生活用水。”企业负责人说。

由于调整结构,优化了产业布局,“十二五”期末,乌海全市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期降低16%,年均节能率为3.43%。

“2014年,乌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2天,同比增加66.9%;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3.8%,PM10同比下降17.4%。”乌海市环保局局长贾庆东告诉记者。32家在线监测的电力、焦化、建材、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污染物分别比2013年减少1.65万吨、2.01万吨和0.35万吨。

2013年,乌海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前,乌海正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建设循环型社会为重点,逐步走向由试点探索到示范引领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乌海投入60亿元绿化造林,围绕乌海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漫步城区,游园绿地星罗棋布,山水园林交相辉映,居高远眺,沙漠绿洲跃然眼前,到处是靓丽的景观。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乌海要实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问题是生态。在我看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楼房和马路,市民关注空气质量好不好、住宅周围有没有休闲的好去处。对于现在的乌海来说,环境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否全面小康最终要体现在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侯凤岐书记的话,体现了乌海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投入60亿元绿化造林,2015~2016年继续确保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乌海在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同时,也将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乌海探索出一种环保与发展兼容的模式,那就是旅游产业。

自乌海湖建成以来,乌海围绕乌海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挥其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中的综合带动作用。首先是做好规划,科学编制了《乌海市“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及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规划,以环乌海湖建设为载体,将大山、大河、大漠、大湿地等景观元素有机结合,投资近两亿元完成了环湖道路、乌海湖右岸园林绿化、坝址公园、黄河风情园、中央公园等项目建设。

其次,积极探索旅游融资方式,成立了内蒙古乌海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环湖及周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经营、开发和管理。创新投资运营机制,以乌海湖旅游公司为融资平台,拓宽渠道引进社会资金,以资本化运作模式扶持旅游业良性发展。

绿化工程也是乌海转变城市形态的重点工作之一。乌海坚持适地适树、降低成本、加强管护的原则,制定下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方案》,累计投入60多亿元用于绿化造林,完成造林绿化50余万亩,建成公园绿地和休闲广场90多个。城区内逐步形成了以城北防护林和东山生态林为环城防护林屏障,以街道绿化为骨架,以公园、广场、游园绿地为中心,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截至2014年底,乌海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8%提高到现在的1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4年降雨量增加到270多毫米。

乌海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周峰冬表示,近年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已经建成的大型城区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带、城市生态走廊等绿化造林工程,在大大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同时,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也在凸显。

下一步,乌海市将着力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乡一体、碧水蓝天的生态格局。

完善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涉水事务管理体系尚未统一,乌海区域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014年3月,自治区环保厅在乌海及周边工业园区布设了38个监测点位,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显示,乌海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总排放量的52%、45%和55%,周边区域分别占48%、55%和45%。

这3组数据直观地显示出区域污染对乌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乌海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交叉、经济区域污染与行政区域污染重叠的特点十分明显。在周边1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6个同质的工业园区,无论刮哪个方位的风,不同行政区域之间都会互相影响,治理起来难度较大。

“区域联防联控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不同经济区域间的资源、产业结构、历史禀赋等大致是相同的,排放也大致相同,大家应该用一个标准要求。”乌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自治区政府和环保厅都在积极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区域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五统一”工作机制。自治区环保厅派驻自治区西部督查中心组织相关盟市环保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同时,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编制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除区域污染问题,在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过程中,涉水体制机制问题也很突出。涉水事务分散在水利、环保、住建、发改等部门,多龙管水,尚未形成统一的涉水事务管理体系。且水价形成机制、污水处理水平及排污收费管理机制尚不能充分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这些实际操作中凸显的问题,将是乌海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环境保护改革的重要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但最终要靠地方来落实,要把好的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为施工图,通过地方实践,落实中央的顶层设计。怎么走好下一步棋,还需要乌海不断探索,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煤城乌海要做“海”文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