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诸暨市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在暨阳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环保风暴”。环保部门加强与公安、司法、检察等部门合作,强化环境保护司法联动机制。公安部门在环保部门设立公安联络室,通过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成功取缔了一大批非法塑料造粒、柔软漂洗等污染企业或个人,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环保红线碰不得”的舆论氛围,履行了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庄严承诺。
今年1月~9月,诸暨环保部门共实施行政处罚131家(次),处行政罚款620.8万元,责令停止生产企业80家(次),申请市政府强制断电企业共53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34起。
群众关心的,环保就要管
今年2月的一天,诸暨市环保局接到牌头镇群众举报,有污水排入其鱼塘导致养殖的鱼群死亡。接到举报后,环境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排入鱼塘的污水来自于附近一家废酸加工点,经现场检测发现,鱼塘水质呈酸性,执法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当即对这一加工点进行了立案查处。经审查,加工点的运输车辆在装卸过程中,因槽罐满溢导致酸液流入周边环境水体,污染鱼塘,导致鱼类死亡。
根据《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规定,经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企业主周某非法排污导致鱼塘里养殖的鱼群死亡,案情属实,且造成养殖户较大损失。公安机关依法对周某做出了行政拘留14天的处罚,同时,他所经营的废酸加工点也被依法予以取缔。
在立案查处的同时,环保部门还担当起了“老娘舅”的角色,在遭受损失的水产养殖户和企业主之间做好沟通协调,敦促企业主做好水产养殖户赔偿工作。据了解,水产养殖户的赔偿款已经到位。
废水直排的,支柱产业也要停
近段时间以来,诸暨市环保局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几十名执法人员兵分5路,通过环保、公安联合执法,突击检查袜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大唐、草塔、牌头、安华等镇的非法柔软加工企业。
诸暨是全国袜业生产加工重要基地之一。在袜子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一道重要工序叫作柔软加工,因为过程中使用多种化学添加剂,产生的工业废水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笔者跟随其中一组检查人员来到草塔镇杨家楼村一处非法柔软加工点,这一加工点就设在业主家屋后。执法人员到来时加工点并没有生产,但是加工设备均未拆除,废水桶中仍装有部分加工废水。执法人员当即要求业主拆除生产设备,并要求其次日到大唐环保所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此次突击检查共检查相关企业及加工点33家,现场查实6家企业从事非法柔软加工,另有8家企业安装了柔软漂洗设备,但现场检查时未生产。对于6家现场查实的企业,环保、公安执法人员当场进行立案查处,并要求业主尽快拆除生产设备,另外8家企业则要求一周内拆除相关设备。
诸暨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严查非法柔软漂洗加工企业,对各类违法排放废水的企业一经查实,从重从严处罚。
违法排污的,都要登报道歉
9月, 当地报纸头版醒目地刊登了浙江卡立德机械有限公司的一份道歉书。
今年5月,诸暨市政府发文要求在全市实行环境执法“五个一律”,要求一旦发现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量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一律依法关停取缔、一律取消政策优补、一律实行媒体公布。其中,要求对存在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一经查实,一律在市级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做出承诺。
今年7月,诸暨市环保局接到群众投诉后,立刻进行调查,发现浙江卡立德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机械配件铸造,现有3吨电炉、1吨电炉各两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熔炉废气、制芯造型废气。虽然熔炉废气采用高压脉冲静电除尘加布袋除尘设备进行了处理,但在壳型树脂砂芯浇铸时,树脂砂中的树脂遇热汽化形成热烟,造成废气直排。
7月28日,环保部门对这一企业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责令其停止壳型树脂砂芯浇铸。
但是卡立德机械有限公司无视环保部门的责罚,仍偶尔偷偷生产。8月20日,群众再次投诉卡立德排放异味气体,环保部门于9月2日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公司于2014年9月29日前完成整改措施,确保企业排放的气体不影响周边群众。整改措施包括,一是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流程和设施,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二是增加无组织刺激性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确保产生废气达标排放。三是抓好建章立制,确保清洁生产,同时要求在未完成上述措施前不得浇铸树脂砂芯。
根据群众举报,9月10日凌晨1点,环境执法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对卡立德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其仍未按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擅自恢复壳型树脂砂芯浇铸的事实,市环保、公安部门立即采取4项措施,一是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治,二是要求企业通过媒体公开向社会道歉,三是对企业进行立案严肃查处,四是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笔者从诸暨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诸暨市已有10家企业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在当地媒体公开向全市人民道歉。
打时间差的,半夜周末均要查
近日,诸暨市次坞环保所联合次坞派出所取缔了次坞镇里亭村一家非法塑料造粒小作坊,责令其拆除所有生产设备,并处以10万元罚款。
当天晚上,笔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小作坊,老远就闻到了浓浓的塑料烧焦的强烈臭味。执法人员冲进作坊的生产帐篷里发现,两名工人正在满头大汗地干活,几台机器正轰隆隆地把一堆堆塑料废物加工成塑料粒子。帐篷里恶臭逼人,废水通过一根管子直接流到了附近的农田里。执法人员当场责令两名工人切断电源,停止生产。
这家非法塑料造粒小作坊位于县道十店线旁边,周围车来车往十分显眼。几天前,次坞环保所工作人员接到周围群众举报,当即就赶赴现场要求这个作坊停止生产。富阳籍老板满口答应不再加工生产。但是,随后次坞环保所多次发现其仍在时断时续地偷偷生产。
据了解,废塑料造粒的生产流程主要是将废塑料经过加热后再拉丝,经冷却切割后再包装。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塑料熔化产生的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产生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次坞环保所所长金峰介绍说:“这个加工作坊没有经过环保审批,而且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白烟,气味刺鼻,废塑料渗漏液直接流入外部环境,我们已责令其立即停止废塑料加工,并清理周边废弃物。”
原标题:碰了环保红线怎么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