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六大行动,设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目标,致力于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巩固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等26条措施,持续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29.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等领域项目建设。
(三)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动绿满辽宁工程建设,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累计完成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802.7万亩、绿化扩面提质295.6万亩。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
要立足外部监管、生态公益属性监管和问题导向性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切实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水平,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根基。
试点创建工作聚焦能源、工业、建筑、农业、交通、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点领域,通过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理机制、模式路径和政策举措,有效推动我市减污降碳协同度持续提高,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长效机制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下达2024年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1亿元,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一、基本情况 江西是生态大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职责重大。一些地方和部门推进高水平保护的主动性和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意识不强,相关政策要求落实不力,开发建设中存在破坏生态和治理修复不到位等问题。
关于《连云港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工作部署,我局组织编制了《连云港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推进三北防护林六期、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全面保护修复天然林,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一体化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水行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绿色生态廊道、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相关专项规划
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拓点扩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做好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坚决筑牢环境风险防线,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坚决筑牢环境风险防线,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深入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实施赤水河流域保护综合规划。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径流量较10年前增加18.7%。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2年,黄河流域出省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武陵山区“山水工程”建设任务。...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用好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严格落实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
加快推进塔里木河干流、和田河流域等5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强艾比湖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关于2024年生态环保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去年以来,南通公司认真落实《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协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项目建设。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大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千玉锦关于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建议生态保护和修复事关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土安全,在“两山理论”及“双碳”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向污染宣战,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评分细则》率先在长江流域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社会关注度高的50个水体作为考核对象,并针对性地选择指标开展监测评价考核,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意义,可为其他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经验。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培育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打造全域美丽的大花园。
实施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