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水灾防御、安全韧性的防汛减灾体系一是建设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和河口闸工程,提升黄浦江防洪能力,提高城市防洪韧性。
优化综合防灾设施布局,协调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排水设施布局,着力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完善金华江流域防洪布局,实施金华江治理、永康市城市防洪等工程,确保城市主城区防洪能力达标;统筹流域内县(市、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域雨洪联防联调能力,构建理想的山水城空间格局。
督察组发现,马昌垸泵站作为城市防洪、排涝泵站,站内修建有一座4400多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因该片区雨污管网混接、错接现象严重,部分生活污水混进泵站雨水收集池,在雨天通过三台水泵,与雨水一起排入百里长渠,
雨污分流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
城市防洪排水体系持续完善。永定河(山峡段)、北运河
项目建成将有利于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该项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运作方式为建造-运营-移交(bot),项目总投资约102.52亿元。
(2)具有有效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设计水利行业(河道整治、城市防洪)专业乙级(或以上)资质。
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誓要破解杭州城西内涝“老大难”杭州城西区地处山区与平原交接处,地势低洼、河网密布,面临“上游来水急、中间地势低、下游排不快”的困境,历来是杭州城市防洪的“老大难”问题。
住建部、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着力完善城市内涝应急处置体系
朱治州等提出了顾及多要素的城市地表汇水区分级划分方法,将城市地表划分作三个等级,结果表明分级划分法所得汇水区分别在swmm模型与mouse模型中的模拟结果均比泰森多边形法的更加准确,证实了地表汇水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较复杂的城市汇水区划分,可为城市防洪减灾研究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指导
漳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专项规划应当相互协调。
城市防洪标准:城市防洪圈以内区域依靠城市防洪圈抵御洪水,同时结合外围河道、分洪道、蓄滞洪区等充分行洪、蓄滞洪水,规划防洪标准200年一遇;外围五区城区规划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三、工作原则(一)统筹规划,完善体系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等,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
4.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日前,岳阳市印发岳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详情如下: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1.7 防洪要求韶关市城市防洪等级为ⅲ级,属中等城市,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堤防设计标准为按20年一遇,规划堤顶标高为57.181m,库堤结合后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应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统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城市安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洪涝监测管控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实施洪涝“联排联调”。
不少城市在城市防洪时都不断加高防洪堤,这虽然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但是也壅高了水位,导致城市内部遭遇强降雨时,只能依靠泵站排水,排涝难度加大,加剧城市内涝。...三是城市防洪要考虑对排水防涝的影响,尽可能减少顶托。通过建设蓄滞洪区,充分利用水库调度削峰等方式降低洪水的峰值流量,给河道以足够的空间,降低洪水水位。
加快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注重规划引领外洪进城、河湖水位过高都会影响城市排涝能力,因此,“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构建城市防洪和排涝统筹体系,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强化内涝风险研判、实施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
实施防洪提升工程,立足流域全局统筹谋划,依据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加快推进河道堤防、护岸等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漳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湿地保护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专项规划应当相互协调。
其中:新区以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强化管理,通过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建设,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老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
14项约束性指标中,11项指标已经完成,城市防洪(潮)标准、海堤防潮标准、内涝防治标准3项指标尚未完成,目标完成率78.6%。
该工程通过对受损矿山进行有效修复,对湖泊、河道、林地、农田、通江廊道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将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冶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助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2022年年底前,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力争完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或修订工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编制或修订区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效、安全可靠、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按照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及时修订完善暴雨强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