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核心是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进行系统谋划,构建绿灰结合的多目标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总量、峰值、频率、污染等协同控制,实现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目标
对于一定范围湿陷性黄土层上部压力发挥“减荷”作用(远离湿陷起始压力临界点),防控重心应集中在高等级、大厚度湿陷性区域、建(构)筑物结构基础紧邻海绵设施的有限空间雨水渗漏防控;④远离建(构)筑物结构基础的湿陷性场地(低风险区)可做集中雨洪控制空间利用
(分设“2020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第九届城市排水防涝与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研讨会暨2020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提示一:做好灰色设施提标。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车伍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新型排水系统等领域的专家,多年前曾指导研究生李贞子,专门对宏村的人工排水系统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采用雨洪控制措施时需要掌握受纳水体的特性:受纳水体是湖泊,需加强磷和氮的控制;受纳水体是鳟鱼溪流,重点是温度和重金属的控制。
通过全流域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进而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来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以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
他们最初关注的焦点是非点源污染源的削减与控制,逐渐发展到雨洪控制、土壤冲蚀控制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各州意识到雨水源头管理的价值远大于后期治理,雨水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点逐渐由最佳管理方案(bmp
然而目前这四类企业从事海绵城市雨水技术开发的企业中,开展技术应用创新的力度和成效与我国既定的城市雨洪控制目标不相适应。
自1989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科学研究,于2000年启动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在2016年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