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浙皖两省连续开展了三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数据显示,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标准,安徽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6月5日晚,浙皖两省人民政府在安徽合肥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档升级。
有关省份高度重视,积极担当作为,强化沟通协商,截至目前,全国已在19个省份15个流域(河段)建立起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1月11日,天津市、河北省等七省(市)在全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推进会上,举行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约仪式,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忠明,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出席会议。
着力打造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2020年生态补偿指数p值为0.78,为试点以来最低年份。
着力打造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效版、拓展版、 推广版”,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2020 年生态补偿指数 p 值为 0.78,为 试点以来最低年份。
三是鼓励流域上下游省份共同编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共同实施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推进项目进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研究制定中央储备库相关技术标准、制度和规范,加强技术指导。
2012年新安江启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随后扩展到九洲江、汀江—韩江、东江、引滦入津、酉水河、赤水河等;2019年,长江经济带酉水、滁河、渌水流域先后建立跨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欧琳介绍,近年来,云贵川三省在长江流域率先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李勇表示,“决定+条例”这种创新模式兼顾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式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立法保障跨区域联合保护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鄱阳湖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0年,“两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跨省流域生态保护协作关系初步建立
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 展,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 方向以及实施路径,为黄河流域实施大保护大治理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借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制度,建立上下游水环境保护奖惩机制,解决跨省流域污染责任认定、损害赔偿问题,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二是加强流域研判预警,做好跨省突发水污染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