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年底前,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环评机构全面市场化,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开展工作。
而即便如此,监测机构的危机感远不如环评机构。监测的业务似乎是迎来了春天:环评监测、验收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场地调查等等。也许环评和监测都有技术含量,但是在混乱的市场状态下,也都就是那么一回事。...一是所谓“红顶中介”脱钩,一是环评文件全本公开。所谓“红顶中介”脱钩,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吃瓜群众慢慢回想吧。难道只有环保部门有所谓红顶中介吗?
近年来,随着《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的推进,环评机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为我国近年来环评领域监管改革的主基调,事前审批大幅简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
整改期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计算,相关情况记入全国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诚信系统。对责令限期整改的环评机构,整改期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其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申请。...对14家主持编制机构及31名编制主持人员限期整改六个月,另有2家机构已脱钩不再处理。
当然大家都明白,环评乱象积弊已久,仅靠脱钩环保是不可能药到病除的。要想充分发挥环评的真正作用,还是必须要以“市场化”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201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今后环评机构的资质审批监管将取消,符合条件的的建设单位可自行编制环评报告,并对相关报告结论负责。
2015年3月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分三批,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此次通报显示,对14家主持编制机构(另有两家机构已脱钩或注销资质,不再处理)及31名编制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予以限期整改6个月的行政处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14家主持编制机构(另有两家机构已脱钩或注销资质,不再处理)及31名编制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予以限期整改6个月的行政处理。
整改期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计算,相关情况记入全国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诚信系统。对责令限期整改的环评机构,整改期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其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申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第三十六条有关规定,对14家主持编制机构(另有2家机构已脱钩或注销资质,不再处理)及31名编制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予以限期整改六个月的行政处理
整改期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计算,相关情况记入全国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诚信系统。对责令限期整改的环评机构,整改期间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其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申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第三十六条有关规定,对14家主持编制机构(另有2家机构已脱钩或注销资质,不再处理)及31名编制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予以限期整改六个月的行政处理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取消2项中介服务事项,全国358家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全部完成脱钩。二是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