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一步,四川法院将抓好《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充分发挥环境司法职能作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不断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一种在环境司法实践中探索的责任承担方式,碳汇认购的法律性质该如何界定?碳汇认购能否以及何以实现替代性修复?碳汇认购是否能以及如何能成为司法服务保障‘双碳’目标的司法创新机制?”...近日,在第二届中德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法研讨会上,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虞伟提出了如上疑问。近年来,各地对“生态司法+碳汇补偿”的探索常常见诸报端。
为全面展示2021年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在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1)》的同时,遴选发布2021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1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相关介绍与案例全文如下:2021年,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贺信重要指示精神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自愿参与减排的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履行法定义务植树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年度购买林业碳票,以抵消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已备案签发或拟策划申报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的林地、林木,不得依据本办法重复申请制发林业碳票。第三条 林业碳票管理基本原则:依法、自愿、公开、诚信。
五是2项环境司法和普法工作: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生态环境领域普法宣传工作。第三部分为重点领域和重要手段,针对生态环境部门主要业务工作,运用法治手段予以保障,侧重于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用法”水平。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28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信息技术与环境司法深度融合。要不断深化国际环境司法交流,努力提升环境司法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引领权。
三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司法机关应当充分运用检察、审判领域数字化司法的改革成果,及时分析研判,不断优化环境司法决策,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检察和审判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司法保障和服务机制
三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司法机关应当充分运用检察、审判领域数字化司法的改革成果,及时分析研判,不断优化环境司法决策,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检察和审判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司法保障和服务机制
(三)公私交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路径选择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环境司法建设处于不断调整的不稳定状态,包括环境法庭建设、司法管辖以及各类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浮现,对于“公共利益”的争议...近年来,包括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2018年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今年刚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等,均体现了中国为了回应现实需要
与往年相同,与白皮书一起发布的还有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即绿皮书。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环境司法年度发展状况的具体展示。白皮书和绿皮书的共同发布,则体现了环境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