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两会相继召开,明确今年重点工作任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备受关注。北极星对已发布的31个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汇总发现,多地将环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生态环境出现116次,绿色低碳55次,环保出现45次,空气质量36次,污染防治攻坚战出现20次。
那么2025年31省份环保工作重点是什么,北极星汇总如下:
1、北京
2025年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建设由绿量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让群众享受更多自然之美。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0.1微克”行动,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建成电动汽车超充站1000座,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机制,动态消除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打造北运河、凉水河、雁栖湖、金海湖等一批水岸公共空间。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保障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2、天津
1月14日上午,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开幕会上,市长张工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统筹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赋能,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建成16个幸福河湖,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以上。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健全城市绿地管护机制,推动五大道公园、柳林公园三期和设计公园一期尽早建成开放,新建提升口袋公园80个,不断增强生态惠民获得感。
3、河北
1月13日上午9时,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正谱作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聚力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以更大力度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退后十”成果。深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建设“无废城市”。抓好中央生态环保1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生态环保1督察。
以更实举措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塞罕坝林场“二次创业”,抓好“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600万亩,修复退化草原50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57亿立方米。深化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创建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加强衡水湖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更高标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拓展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成效,选树一批领跑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培育壮大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抓好碳达峰试点城市和零碳园区建设,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山西
1月17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隆重开幕,省长金湘军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聚焦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国家级碳计量中心。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过3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在产大型煤矿超过50%,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国家碳达峰、气候投融资试点。
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实施中部引黄东西干线、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等工程,建设市县水网,推进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吴家庄水库等项目。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黄河干流流经县综合治理工程完工率达到85%以上。深入整治黑臭水体,分类整治入河排污口,巩固提升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建设。大力实施“三北”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营造林26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聚焦汾河谷地、重点市县、重点园区,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治理攻坚。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实施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岩溶大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和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率达到66.2%。
完善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支持政策、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托管服务,培育30个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工厂,打造以绿电为主的零碳、低碳园区。建设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开展醇氢重卡示范应用。发展绿色建筑。建设“无废城市”。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5、内蒙古
1月1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开幕。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及自治区黄河流域专项督查,持续狠抓问题整改,坚决杜绝同类问题反复发生。深化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巩固河湖库“清四乱”成果,加强“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保护治理,开工建设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工程,试点推进乌海湖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促进西辽河流域生态复苏。加强重点排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持续开展农业“四控”行动,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
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加快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主动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适应碳排放“双控”的政策体系,推动2.0版零碳园区建设,扩大林草碳汇开发交易规模。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我区风电光伏设备即将迎来“退役潮”,要高效做好回收利用,支持建设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鄂尔多斯高铝粉煤灰和再生铝资源利用基地、锡林郭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在多个领域实现“变废为宝”。
6、辽宁
1月16日,辽宁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沈阳隆重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建设美丽辽宁。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底蕴更深。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PM2.5平均浓度低于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8.3%以上。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化辽河、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落实河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消除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劣Ⅴ类水质。突出抓好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和城乡接合部薄弱环节,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林草生态修复、沙化耕地等综合治理330万亩。营造林110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0万亩以上。推进辽浑太、海洋生态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43.7万亩废弃矿山复绿任务。绿色矿山占比达到75%以上。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辽宁全面振兴既要交出高质量的“经济账”,更要交出高颜值的“生态账”。
7、吉林
1月14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长春开幕。省长胡玉亭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聚焦巩固拓展生态优势,着力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美丽吉林建设。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93%左右。开展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优良水体保持在85%以上。持续巩固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好林草湿生态连通、万里绿水长廊、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三北”工程建设面积70万亩。“山水工程”“历史矿山”示范工程修复国土50万亩。抓好生态补水、灌区退水治理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查干湖生态治理专项工程,稳定提升水质。开展毁林毁湿毁草等问题排查整治。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优化能源结构,推行绿色供能。持续推进碳市场建设,全流程规范自愿减排项目建设及碳汇交易活动。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促进产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8、黑龙江
1月13日上午,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哈尔滨开幕。省长梁惠玲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三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城镇、村庄绿化,实施国土绿化面积90万亩,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05万亩。推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火灾系统治理。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化湿地修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协同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臭氧污染和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松花江等江河湖泊保护治理,建成一批省级“美丽河湖”。推动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我们要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守青山、护绿水,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扎实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清查整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供热、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煤矿智能改造。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新能源产消一体化、“绿电直供”等试点,推动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完成重点单位碳排放核查复查,完善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打造龙江“绿碳品牌”,积极融入全国碳市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
9、上海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聚力建设美丽上海,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上海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完成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大老旧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力度。深入推进雨污混接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推动雨水污水处理“厂站网”一体化建设运维,加快建设白龙港三期等污水处理设施。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成5座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提升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机制,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蒙电入沪、深远海风电等重大项目,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建设应用,建设电动汽车充放电网络。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淘汰落后产能400项。落实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动“光盘行动”、空调节能使用。深化上海碳市场建设。
拓展优化绿色生态空间。加快“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黄浦江岸线南拓北延贯通开放,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打通外环绿道断点45处以上。新增公园120座,持续推动公园24小时开放。新增森林3万亩,新建绿道130公里、绿地1000公顷、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10、江苏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9日在南京开幕。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高标准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深入实施进一步抓实抓好长江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长江干流通江支流稳定达标专项行动,确保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化太湖湖西及上游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整治,实施洮滆片区控源清淤、畅流活水等工程,更大力度实施滆湖治理。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构建太湖陆域沿岸拦截圈、水域湖滨消纳圈,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开展垃圾焚烧发电、铸造等行业深度治理。加快完善全省“江河湖海”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格局,削减近岸海域污染物,推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0%,力争有条件的县级市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加强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一批零碳工厂,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零碳园区。持续优化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加快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盐穴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公共机构碳普惠活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绿电进江苏、进企业、进园区工程,开展企业绿电直连试点,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11、浙江
1月14日上午,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杭州隆重开幕。浙江省省长刘捷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高水平生态省。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稳中有降,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不低于97.5%。扎实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管联治,开展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向人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制度。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精心组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腾出存量用能空间500万吨标准煤以上。
12、安徽
1月20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价值转化,在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上展现安徽担当。
筑牢长三角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皖北地区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和治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完成城市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400个以上。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快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启动美丽安徽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长江防护林、公益林保护,强化巢湖全流域系统治理。开展淮河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全面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推行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完成湿地保护修复工程12处,修复废弃矿山300个以上。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治理后再污染。
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加快建立跨区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高水平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行省级林业碳票制度,加快全省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设,优化升级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长三角区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鼓励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建成投运支撑性电源装机496万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启动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全面运行“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13、福建
1月13日上午,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福建会堂隆重开幕。省长赵龙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坚持绿色发展,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强省。
在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上靶向发力。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继续当好生态“优等生”。共守蓝天,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钢铁、水泥、建陶等行业领域治理,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共护碧水,巩固闽江流域治理成果,深化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支持创建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强化饮用水源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推动畜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短板,设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5%以上,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90%以上。共促碧海,健全海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果,持续清退超规划养殖,抓好三都澳、沙埕港、诏安湾等水质提升,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保持稳定。共保净土,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全力守护好、精心呵护好,造福百姓、泽被子孙。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倍努力。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控总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减存量,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设,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支持湄洲岛争创部省共建“近零碳岛屿”。优增量,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持续用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具有福建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健全一体化保护机制,加快完善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生态保护修复。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梯次打造美丽福建建设基础单元。完善系统化治理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等建设,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生态警务等机制。加强生物安全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统筹推进森林、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拓展市场化激励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环境信用协同监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支持三明、龙岩、南平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推进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试点,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绿”变成口袋“金”。
14、江西
1月17日上午,江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叶建春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提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让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更有成色。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等整改,推动“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提质增效,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深入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纵深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快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加快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完善化工园区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健全覆盖生态环境多要素多领域的法规标准。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举办第四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创建庐山国家植物园、井冈山国家公园,与福建省协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协同监管机制,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成省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深入开展能效诊断、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推动编制地市级能源平衡表,支持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实施绿色转型标准提升行动,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让更多资源成为服务发展的“宝藏”。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统一确权登记,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善价值评价体系和总值核算方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生态资源储蓄运营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们将毫不懈怠,全力巩固提升,始终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15、山东
1月20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济南隆重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突出抓好黄河大保护。推进黄河山东段安澜提升工程,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好黄河口国家公园,实施环泰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推动济南园博公园建成开园。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实行黄河供水区强制用水定额管理、综合水价改革。
突出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提级,基本完成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强化重点河湖排污口整治,推动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6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落实好河湖长制,打造2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增幸福河湖600公里以上。建设“无废城市”,加强固废综合治理。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黄河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
16、河南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更大力度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全面完成秦岭东段洛河流域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黄河流域湿地1.1万亩,抓好伊洛河等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幸福母亲河。扎实推进豫东、豫西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开工新安提黄改造工程,统筹推进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山丘区水网建设,加快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完成营造林130万亩。加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干渠沿线周边生态治理,推进五里川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支持焦作、新乡一体推进海河源头综合治理,南阳、信阳、驻马店协同开展淮河流域治理。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快节能降碳增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实施200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加快国家碳计量中心(河南)建设。严格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00个绿色工厂、10个超级能效工厂。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实施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重型载货车辆绿色替代率50%以上。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优化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7、湖北
1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李殿勋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着眼更好促进生态价值实现,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技术推广等10大绿色转型工程,打造城市矿产、绿色建造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襄阳、十堰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支持黄石、鄂州、仙桃等创建无废城市,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清单化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推动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着力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扎实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等湖库水环境治理,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18、湖南
1月14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长沙开幕。省长毛伟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持续推进美丽湖南建设。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强化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力争PM2.5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动锰矿渣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任务。
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成果。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保护好“千年鸟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石漠化地区和水土流失地区治理。积极创建南山国家公园,加快推进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三区三线”刚性约束。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宁电入湘”“疆电入湘”、湘粤“背靠背”联网工程,“三区三厅”力争建成运营。
19、广东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城乡全域美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今年再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任务。推进森林城市和郊野公园、山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实施乡村绿化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四旁”、“五边”绿化,打造一批绿美示范点、乡村绿化景观带。提升交通干线绿化品质,推进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融合,打造省际边界美丽廊道。高标准打造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和国际红树林中心、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植物园体系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抓好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我们要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倡导“有好事、来种树”,丰富全民义务植树形式,打造绿意盎然的美好环境,让美丽广东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分行业分领域推进节能降碳,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稳妥扩大碳交易市场。发展“换新+回收”等模式,畅通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链条。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和污染源头管控,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确保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确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制定河湖长制条例,推进水塘河道清淤,开展城市水系活力提升行动,打造幸福河湖。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推进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强化重金属减排,持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常态化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建设全省域“无废城市”。我们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秀水长清的美丽广东。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评估和调整完善,建立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完善粤港澳生态环境同保共治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和市场化开发,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发展水经济。做好生态综合补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20、广西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南宁开幕。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广西,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扎实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深化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推动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和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狠抓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成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利用。植树造林380万亩以上,加强湿地和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力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和南宁国家植物园。
实施绿色经济示范行动。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强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建立完善“双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加快打造国家级林业产业集群,发展林下经济。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发展节水产业。落实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1、海南
1月14日上午,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口开幕。省长刘小明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着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持续保持一流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从严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已完成整改问题进行“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效。加快实施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工程,谋划开展南渡江流域山水工程。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体系。启动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专项调查。
持续实施标志性工程。推动修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开展国家公园人工林处置二期,推动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等项目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全省城镇建成区农贸市场禁塑达标率达95%、重点行业场所替代品占有率达82%。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0%以上。持续开展“六水共治”,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启动“无废岛”建设,推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重点低碳园区等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
持续推进“双碳”工作。推动低碳岛建设,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立海南自贸港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机制。出台全省GEP核算实施方案,推动万泉河流域“三水统筹”和“两山”转化,推动实施松涛水库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2、重庆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胡衡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加快解决城市污水溢流问题,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在Ⅱ类。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强工业、交通、扬尘、生活等污染源管控,深化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以上。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修复,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发布无废指数,深化垃圾分类治理,强化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深化锰污染整治。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储备林、小微湿地等建设,推动缙云山综合提升,启动第六次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打造科学绿化示范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抓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消落区、石漠化治理,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三峡后续工作,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健全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转型金融体系。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健全森林、水流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生态环境风险主动发现机制,强化全链条闭环式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办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3、四川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20日上午开幕。会议听取了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巩固成果长效机制。开展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突出抓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治理,打好重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综合整治等攻坚战。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小流域治理攻坚,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保持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受污染农用地土壤污染溯源整治。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控。开展环评改革试点,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化田长、林长、河湖长制,创建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支持创建成都国家植物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推进绿色勘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先行试点县(市)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开展碳足迹管理、碳标识认证。健全区域碳排放预算管理和目标考核、行业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等机制,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试点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统筹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快钢铁、水泥、煤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构建高效便捷回收利用体系,做好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
24、贵州
1月19日,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开幕会。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深入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严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历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加大赤水河、乌江、清水江、草海等重点河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更大力度推进磷石膏、锰渣、煤矸石、粉煤灰、赤泥等综合治理。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稳定,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加强重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600平方公里、营造林4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80平方公里。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煤电、有色、化工、钢铁等行业改造升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探索建设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推进贵阳、毕节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探索造林碳汇规模化开发路径。持续拓宽“两山”转换路径,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改革,探索建立生态产品核算、交易机制。创新方式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5、云南
1月18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开幕。省长王予波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美丽云南建设。
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开展“生态为民”行动,每年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落实好赤水河、珠江流域(云南段)横向生态补偿,深化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沿岸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普法执法力度。实施固体废物处置六大行动。坚决落实国家磷石膏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着力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重点高原湖泊水质提升任务清单,开展内源污染治理攻坚,推动藻水同治。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3个“三年行动”。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深度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国前列。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事件“清零”行动,加强重点湖泊流域、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矿山等领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扎实开展第五次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排查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恢复被侵占的金沙江河道、岸线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建世界地质公园。力争香格里拉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挂牌。
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建设无废城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全力塑造绿色低碳区域品牌。深入推进“碳汇云南”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探索碳汇监测计量核算机制,建立重点优势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构建“证—碳”衔接的绿电和碳资产交易体系。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26、西藏
1月1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拉萨开幕。自治区代理主席嘎玛泽登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深入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牢记西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坚决守护高原蓝天碧水净土。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普查,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推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立法,深入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全域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序开展第三批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零容忍态度守护好雪域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00万亩以上、其中南北山绿化工程20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5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启动第五次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风险防范。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有序开展绿电制氢、“光伏治沙”试点。制定自治区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新造林碳汇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启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试点。持续推进工业、城乡、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7、陕西
1月16日上午,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开幕。陕西省省长赵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开展秦岭生态保护监管,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设立,推动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按照“四水四定”要求,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深度节水控水,完善“三北”工程协同实施机制,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全面治理全省流动沙地。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深化涉金属矿产污染综合整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关中大气污染治理,先立后破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加快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开展能效提标升级、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行动,建设零碳园区,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建筑发展,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28、甘肃
1月20日上午,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兰州开幕,省长任振鹤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善大保护大治理格局,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黄河保护法》和省委《决定》,扛牢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加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祁连山、子午岭、渭河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增强黄河首曲、尕海、永靖太极岛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青海、四川共同抓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与陕西合作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坡耕地、淤地坝、固沟保塬、生态清洁小流域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以上。全面完成重要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黄河警示片问题整改销号,开展省级环保督察。
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三北”“双重”等重点生态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水平,推动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加快阿万仓、美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加强退化草原和沙化草原综合修复治理,提升渭河、泾河、洮河、大通河等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抓好长江上游西秦岭生态保护。实施“绿满陇原”行动,完成营造林560万亩。打造美丽幸福河湖25个以上。坚持“四水四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水资源超载区综合治理。加快甘州区、临夏市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加快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巩固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扎实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持续开展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排查整治,深化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体系。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快兰州、天水、金昌及兰州新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主动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积极申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9、青海
1月19日上午,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代省长罗东川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构建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高质量推进湟水“山水”工程,实施好通天河流域、阿尼玛卿山脉、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木里矿区生态环境常态化管护。完成国土绿化500万亩以上、防沙治沙130万亩以上、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800万亩以上。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巩固“一江一河一湖”禁渔禁捕成果。深化适应气候变化青海行动,推进生态补水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打造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和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从严从紧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等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绩效提级行动,接续推进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能、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加强青海湖陆域污染综合整治和刚毛藻治理,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完成西宁、海西、玉树“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0、宁夏
1月19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银川开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张雨浦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坚持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一是全区域深化拓展“四水四定”。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和节约用水条例,健全完善“九大体系”,加力推进“四水四定”由试点向全区拓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拓展。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水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政策体系,启动建设全区统一的水权交易平台,地级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2%。全面构建一体化水网布局,以建设国家级水网先导区为目标,推进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贺兰山东麓大型灌区建设等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一体化监测,着力构建互联互通、智慧高效的现代水网体系。全面开展河湖库固堤行动,加力推进堤防建设、河湖岸线净化、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
二是全方位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水气土废和新污染物系统化管控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城市建成区实现100%清洁取暖,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75%以上,PM_2.5浓度控制在30.5微克/立方米以内。持续加强水源保护,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全区所有入黄排放口全部达标,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80%以上。持续强化土壤治理,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力争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均达到60%以上。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实施“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全年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任务200万亩以上,完成总任务60%以上。争创贺兰山国家公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全社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开展以“低碳生产·绿色生活”为主题的黄河保护宣传实践月活动。大力推行低碳生产方式,深入推动新能源开发与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支持发展循环产业。
31、新疆
1月19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新疆人民会堂开幕。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美丽新疆建设。
拓展重点领域生态治理成效。进一步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乌—昌—石”“奎—独—乌”区域重污染天数比例分别控制在5%和2%以内,全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5%以上。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沙产业,实现治沙富民。稳步推进煤田火区治理,切实保护煤炭资源安全和周边城镇生态安全。统筹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加快浅层咸水开发利用,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强重点河湖保护治理。扎实开展受污染耕地溯源整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和一批零碳园区建设,加强城市和工业污水循环利用,扩大电力中长期绿色交易规模。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造林120万亩,种草改良48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300万亩,实施生物多样化保护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