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东莞清溪第四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粤海首年布局的31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厂站全部建成投产,总设计装机容量23.4兆瓦,全年实现总发电量48.94万度。
战略创新,水务+光伏=发电+减排
2022年,粤海集团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部署,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聚焦下属水务板块,创新制定了“水务+光伏”的发展战略,在广东、海南、云南、江苏、广西等全国多地高效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清洁能源的“新赛道”后起发力,以坚定行动推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
以探索打造“碳中和”水处理厂为目标,粤海水务依托下辖水处理厂站数量多、分布广,占地、池体及屋顶面积大等资源禀赋,经过深入研究论证,于2022年3月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立项。项目选择了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江苏、河北、浙江、云南8省的80个水处理厂站进行建设,估算总投资3.82亿元,总装机容量71.87兆瓦,年均发电量约7186万度,计划2023年8月底前全面具备并网发电条件,通过“自发自用、余量并网”实现降耗增效。据初步测算,项目全面投用后每年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3万吨,每年合计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7.87万吨,实实在在地实现“增效减排”。
为了高效完成建设目标,粤海水务以下属飞来峡水电公司为核心,调集精兵强将,于2022年5月组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挥部,7月10日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转战千里,克难跑出“光伏加速度”
要在半年时间,转战位于5个省、17个地市的44个水处理厂站,实现首年布局的分项全部并网发电,无疑是项“高难度任务”。粤海水务党委班子坚持高位督进,指挥部划分四大片区、实行“片长负责制”,组成“先锋队”进驻一线,一人盯一个厂站,严把安全质量关,组织施工单位加大人力设备投入,多点同步、加班加点,确保施工进度全速推进。
要迎难而胜,须苦干实干也需“智取”。建设中,指挥部发挥技术经验优势,经过反复论证,创新采取了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安装方式,有效增加了既定空间内的装机容量,同时解决了部分厂站屋面荷载不足的关键“卡脖子”难题。此外,优化设计,由“高压接入”改为“低压并网”模式,通过合理减少升压变压器和高压并网柜等设备,有效提升建设效率。在东莞清溪第五水厂光伏厂站,就是通过此模式,项目工期较最初设计缩短了3个月,同时有效节约了投资。
经过连续奋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跑出了“加速度”——2022年9月30日,梅州黄塘河水质净化厂光伏项目率先并网发电,大大鼓舞了团队士气。随后3个月里,30处厂站先后传来捷报、顺利并网,圆满完成项目首年建设目标。
数字赋能,“智慧集控”推动精益管控
作为国内“智慧水务”的先行者,粤海水务在全力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光伏”的创新管理模式。
2022年12月20日,具有“千里眼”和“智慧脑”功能的“光伏集控中心”正式建成投用,项目管理正式迈上了智能化、集约化的新台阶。依托于“高智慧”的数据管理、网络通讯技术与设备,“集控中心”可在同一平台下对各光伏厂站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实时获取、集中监控和智能分析,通过远程监控、运行控制、诊断处置等数智化的统筹管理实现“少人值守”,切实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及水平。
2023年,粤海水务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有13处厂站继续全速建设,另外36处厂站也将陆续开工。建设者们将乘势而上再出发,勇立潮头蹚新路,向着第二年建设目标全力冲刺,以优质高效建设光伏项目的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助力“双碳”的国企担当,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