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深圳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全文如下:
深圳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深圳辖区内列入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指导性意见)》行业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其他类型企业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9〕17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年第74号)
《广东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粤环办〔2020〕51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指导性意见)》(粤环〔2018〕44号)
《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深人环〔2015〕202号)
《深圳市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指引》(深环〔2020〕75号)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突发环境事件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保护公众安全健康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简称“环境应急预案”。
(三)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指从企业层面总体阐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方案,是企业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简称“综合预案”。
(四)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指针对企业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或环境风险单元而制定的应急方案,明确具体的环境应急救援程序和应急措施,简称“专项预案”。
(五)应急处置卡
指针对企业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关键岗位或重要应急设施,制定具体、直观、明晰的应急操作卡,用于具体指导现场环境应急处置措施,避免或减缓污染物扩散至外环境。
(六)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人才准备。
(七)应急响应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信息报送、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和污染处置等。
(八)应急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九)环境风险受体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十)环境风险单元
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十一)污染防治设施
指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开展环境监测所需的装置、设备和工程设施等。
(十二)事故废水
指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含有污染物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废水等。
四、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备案及应急演练共8个步骤。
(一)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企业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如果企业委托服务机构编制预案,则服务机构的编制人员应参加工作组。
(二)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相关技术资料,以及环境风险物质、环境风险受体、环境应急资源等相关资料。
编制工作组应详细踏勘企业的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环境应急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危险化学品仓库以及相关生产车间。
(三)环境风险评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依据两个指南编制:
1.企业环境风险现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其后果分析、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等按照《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编制。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按照HJ941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中,环境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在HJ941附录A中选取,HJ941附录A中没有列出的环境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按本指南附件2选取。确定环境风险物质时,应充分考虑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而不是仅仅考虑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
(四)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依据《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编制,报告应给出企业环境应急资源储备与应急需求是否匹配的分析结论。
(五)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组织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应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急预案和本单位其他应急预案良好衔接。
较大或重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通常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卡构成预案体系。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通常由综合预案与应急处置卡组成。
(六)环境应急预案评审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企业应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企业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内部评审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外部评审由企业组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认定的环境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代表、周边企业代表和生态环境部门代表等。预案经评审并修改完善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七)环境应急预案备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登录《广东省环境应急综合管理系统》申请备案。企业应按系统提示要求填报并上传所有盖章版备案材料,文字材料采用pdf格式。主要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与评分表、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风险单元分布图、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雨水污水和各类事故废水流向图等。
(八)环境应急演练
预案发布生效后,企业应在三个月内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环境应急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企业应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必要时重新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每年度组织开展专项环境应急演练。
五、综合预案编制要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简述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3.适用范围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适用的地理或工作范围。
4.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进行事件分级。
通常可将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划分C级(车间级)、B级(公司级)和A级(社会级):
C级:指事件出现在厂内车间或单元且企业部门能独立处理。
B级:指污染范围在厂界内且企业能独立处理。
A级:指污染范围超出厂界或污染范围在厂界内但超出企业的独立处理能力,为了防止事件扩大,需要调动外部力量应对。
5.环境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企业环境应急工作的原则,要求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明确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卡等预案的名称、数量,以及采用专章或专篇的形式。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与企业内部其他预案(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的关系。
说明企业应急预案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关系。
辅以预案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二)环境风险概述
简述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种类、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可列表描述。
(三)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企业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通常设置为企业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日常办事机构,下设综合协调组、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和专家咨询组等应急功能组。
企业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及各应急功能组应明确负责人和具体工作职责。综合协调组的主要职责是信息报送、协调企业内部应急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对接社会应急力量及新闻媒体;污染处置组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收集、导流、拦截和降污等措施有效防止泄漏物和事故废水等扩散至外环境;应急监测组的主要职责是实施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监测数据,进而确定污染范围;应急保障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应急处置提供后勤保障;专家咨询组的主要职责是为现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应急预案应列出企业所有承担环境应急职责人员的姓名、所在部门、日常职务、应急职务和联系电话等。
(四)预防与预警
1.预防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明确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机制,实现隐患闭环管理。
企业环境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及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安全风险评估开展情况等同步纳入分析。
2.预警
预警机制是指企业根据事故或事件信息、外部机构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等,指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准备的响应工作机制。
预案应依据潜在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明确预警分级标准,如由高到低分为红色、黄色、蓝色预警等级。
预案应明确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明确对预警信息分析研判的主体、程序、时限和内容,明确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与发布内容,明确预警信息接收、调整和解除程序。
(五)应急响应
1.信息报告
(1)信息接收与内部处理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和企业内部信息报告程序的规定。
(2)信息上报
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属地街道办、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信息报告时限应与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预案规定相衔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至少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与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已污染的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应急处置情况及相关措施建议等。如果可能,要报告监测数据。
(3)信息传递
明确环境事件发生后,向可能受到影响的企业周边单位、环境敏感区责任单位通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2.分级响应
针对C级(车间级)、B级(公司级)和A级(社会级)事件,确定不同级别事件的现场应急机构和负责人,分别明确应急指挥协调、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处置等响应程序与内容。
预案应根据事件发展态势,明确事件升级的应急响应程序。
3.污染处置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污染物特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地理环境条件,明确有效防止泄漏物、消防废水、超标废水废气扩散至厂区外环境的各项应急处置程序与措施。
涉及到人员安全救护时,应明确人员撤离路径、救援职责、救援措施与注意事项。
此环节通常应给出查询专项预案或应急处置卡的路径。
4.应急监测
环境应急监测环节,预案应明确:
(1)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包括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应急监测布点、监测频次,以及特征污染物等。若企业自身没有监测能力,可与协议单位共同制定监测方案。
(2)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应急监测。若企业自身没有监测能力,应迅速与政府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或其他协议监测机构联系,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环境监测支持。
5.应急结束
预案要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通常,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时可终止应急响应: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致因已消除;
(2)污染源泄漏或释放已得到完全控制;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经征询专家意见,事件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
确认满足上述条件后,现场指挥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六)善后处置
明确现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置措施、洗消措施以及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必要时,企业应明确突发环境事件责任追究的规定。
(七)保障措施
环境应急预案应明确:
1.应急通讯保障。明确与环境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络方式方法,安排A/B角,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通讯系统(如应急微信群)。
2.应急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环境应急人力资源包括专兼职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应针对性制定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案。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企业必备的环境应急物资与装备的类型、性能、数量、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
4.其他保障。根据实际应急工作需要,确定经费、后勤、医疗、运输等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八)预案管理
1.预案培训与演练
明确对员工开展环境应急培训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明确环境应急演练的形式、频次、情景、内容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环境应急演练可与消防应急演练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联合开展。
2.预案修订
明确预案评估、修订和变更的时限及基本要求等。
(九)附则
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明确预案签署人,预案解释部门。
2.预案实施
明确预案实施的时间节点。
3.附件
(1)企业应急通讯录;
(2)外部单位(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应急部门、消防部门、属地街道办,社会救援单位、专家、环境风险受体单位等)通讯录;
(3)企业环境应急物资与装备清单及分布图或说明;
(4)厂区平面布置图、企业四至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5)厂区环境风险单元分布图;
(6)雨水、污水和各类事故废水流向图;
(7)人员撤离路线图。
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装订要求见附件1。
六、专项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环境风险制定专项预案,可按照环境要素(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物类别(废水、废气、危险废物)、次生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次生污染等)和环境风险单元分类,企业的专项预案可能包括:突发火灾爆炸事故次生污染事件专项预案、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件专项预案、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事件专项预案、突发土壤污染事件专项预案、生产废水超标排放事件专项预案、生产废气超标排放事件专项预案及污染防治设施有限空间安全事故专项预案。通常,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还应编制运输事故次生污染事件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致因分析、预防监控措施、应急职责分配、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终止等内容。
(一)突发环境事件致因分析
分析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等。
(二)预防和监控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明确各项预防和监控措施,包括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定污染防治设施操作规程、视频监控措施及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
(三)应急职责分配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和应急处置需求,将综合预案中各应急功能组的职责具体化,或者针对特定岗位规定相关人员的应急职责,明确管理范畴和负责应对的主要事项。
(四)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事件类型,明确具体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可针对特定的事件类型采用流程图或表单等形式,简明表达各项应急处置要点。对于可能涉及到的空间信息,可在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并辅以说明。
此环节应同时明确以下内容:污染源切断措施、污染物控制措施(污染物收集、拦截、导流等)、污染消除措施(现场降污或转移处置等)、应急监测和监控措施、受影响人员的安全防护与疏散、应急终止、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需要做好与应急处置卡有机衔接。
(五)应急终止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终止的具体条件和注意事项。
七、应急处置卡编制要点
针对特定事件情景、关键岗位、重要应急设施编制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卡(见附件3)。企业的环境应急处置卡可能包括:某种废水污染因子超标排放应急处置卡、某种废气污染因子超标排放应急处置卡、事故应急池应急操作卡、雨水排放口闸门应急操作卡、污水排放口闸门应急操作卡、排污管道泄漏应急处置卡、某种危险废物泄漏应急处置卡、某种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卡、污染防治设施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等。应急处置卡须明确特定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和职责,包括:
(一)责任部门与责任人;
(二)主要风险描述;
(三)企业内部信息报告方式;
(四)应急处置措施(或操作要领);
(五)注意事项(如人员安全防护)等;
(六)外部救援联系方式。
应急处置卡应在适宜的位置粘贴上墙。
附件:1.环境应急预案格式要求
2.部分环境风险物质(危险废物)及参考临界量
3.环境应急处置卡(参考样式)
附件1 环境应急预案格式要求
一、环境应急预案
(一)封面
环境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版本号、企业名称、应急预案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二)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需包括预案编制过程简述、重点内容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预案演练及发现问题说明、评审意见的处理情况说明等。此外,还应注明编制单位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写人员及签名。
(三)批准页
环境应急预案须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四)承诺函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承诺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真实可靠。
(五)目录
目录包含编号、标题和页码,一般至少设置两级目录。
(六)预案正文
预案正文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卡,按顺序排列。综合预案中应给出查询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卡的路径。
(七)附件
包含各种必要的附图和附表。
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一)封面:评估报告版本号、评估报告名称、企业名称、编制单位名称及编制日期。
(二)目录。
(三)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正文。
三、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一)封面:调查报告版本号、调查报告名称、企业名称、编制单位名称及编制日期。
(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正文。
附件2 部分环境风险物质(危险废物)及参考临界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